一、抗击打训练的部位
1、头颈部
头部有丰富的神经组织及重要的感知器官,对人的正常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是人体运动的“指挥中心”。在散打搏击中头部是重拳和高位腿法的主要攻击目标,当头部受到猛烈击打时,易引起暂时性意识和机能障碍,出现失衡、眩晕、昏迷、脑震荡等现象,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颈部由咽喉、颈动脉和颈锥等组成,是散打规则规定的禁击部位之一,但偶尔也会成为踢打的目标(绝大多数是非故意)和锁挟的主要部位(规则允许的)。当颈部受到强力击打或突然拧转时,易出现头部活动受限,脑部缺氧而休克,颈椎错位等。
2、腰腹及肋部
腰腹部是人体肾、胃、肝等内脏器官的所在地,腹腔神经丛和左、右迷走神经分布在这些内脏器官壁内和周围;肋部皮脂薄且肋骨细长而脆弱,是人体抗击打的薄弱环节。由于躯干体积大,灵活性较差,故意被击中。当该处受到猛击、顶撞、摔跌或挤压时,易出现剧痛、气闷、内脏器官损伤、肋骨骨折等现象。
3、四肢
拳谚“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是对人体四肢的攻防作用最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散手搏击中,手臂用拍挡或抄抱对手的拳腿踢打时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力量,踝部和小腿胫骨在相互踢击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对手身体较硬部位发生碰撞;而大腿外侧则是凶狠的侧弹腿时常“光顾”的部位之一。
二、抗击打能力训练的方法
1、头颈抗击打能力训练的方法,面部抗击打适应训练:
双手搓搓脸、鼻、耳、眉骨,接着用拳轻击该部。
同伴戴上拳套由轻至重从正、侧面进行击打,被击中瞬间紧扣牙齿。
头撞沙袋,初练者可以带护头,用头轻叩、顶、撞静止的沙袋。
2、颈部抗拒训练:
双手掌根撑住下颌,发力上托,同时颈部发力下压抗拒,至疲劳后放松。
双手十指交错置于脑后,向前下方发力下拉,同时颈部发力后顶抗拒,至疲劳后放松。
仰卧垫上,头和双脚着地,向上挺髋成“桥”状,使压力集中于颈部,做前后来回移动和左右翻转身体运动,至疲劳后放松。
将头罩固定于头部,(头罩顶部有一绳索,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重物连接)头颈做下勾——上抬,左右侧屈运动,肩部保持不动,至疲劳为止。
3、前庭、迷路位觉感受器稳定性训练:
头部先做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极限屈伸,再做前后,左右来回快速摆动和绕环运动,肩部保持不动。
连续做前后滚翻、左右侧翻直体后滚翻等翻转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