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大学本科

贵州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 2022-11-08 16:37:22

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国内学习期间学费按贵州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标准24000元/年执行,在国外学习期间由外方按当地的规定及标准收取相关费用。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费按贵州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标准执行,若在读期间申请赴北阿拉巴马大学交换学习则由北阿拉巴马大学按当地学费标准收取学费。

第二十一条  奖助(贷)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符合政策要求的,可在当地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仍有困难的同学,学校将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住宿费)减免、社会捐助等多项资助措施,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英国林肯大学学习期间,英方给予不低于2000英镑的奖学金,国内不再给予资助。

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间,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的评定按贵州大学的相关规定执行。学院设专项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学习期间选择赴北阿拉巴马大学交换学习的学生,可申请北阿拉巴马大学为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每学期4000至5000美元)。

第六章  新生报到及复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被录取新生必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按时入学,根据《新生入学须知》要求到指定学院报到。对未经学校批准,在学校规定的报到截止日期2周内未到校报到的,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三条 学校按照《贵州大学本科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在3个月内对新生进行资格复查。经复查不合格或有弄虚作假的,学校将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学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预征入伍实验班)的学生将在贵州人民武装学院校区由人武学院进行培养和管理。除艺术类专业、软件工程、护理学、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工业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类、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绘工程、矿业类、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地质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新生外,其余新生将统一集中在阳明学院培养一年。最终安排情况以《新生入学须知》为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学校以前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规定如与本章程相悖之处,以本章程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由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贵州大学招生联系方式:

信息公开网站:http://rso.gzu.edu.cn

联系电话:(0851)88305150、88305151、88292075

监督电话:0851-88292118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贵州大学院校介绍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1月,学校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81万余册,电子图书240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38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2702人,研究生12202人。现有在职职工4087人,其中专任教师27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00人,占比47.7%。正高级职称人员53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27人。目前学校聘用特设岗位人员187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卓越人才3人,青年英才10人,一流学科特区人才170人,“溪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0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3人、贵州省省管专家71人。此外,有连续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人。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和示范点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和示范基地9个。
学校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抓“四化”,主动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坚定地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贵大力量。
学校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高校开展对口合作,校地合作基本覆盖全省9个市(州)各区县。同时,学校与茅台集团、瓮福集团、中铝贵州分公司、中烟贵州分公司等400多家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加强科技合作,实施贵州省“博士科技兴村”“三区科技人才”“教授、博士进企业”“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111博士工程”等行动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层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先后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和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主办、承办、协办了13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服务贵州“三大战略行动”,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奋力书写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辉煌的奋进之笔,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