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符合标准、成绩满足上述第一条“报名条件”和第四条“成绩要求”的考生,按以下规则录取:
1.在我校所属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省份,按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投档规则择优录取;
2.在我校所属批次实行非平行志愿省份,按照综合成绩(综合成绩=高考成绩*0.5/高考满分+专业课成绩*0.5/专业课满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成绩相同且计划余额不足时,依次按高考文化课投档成绩、高考文化课裸分、语文、外语、数学成绩排队录取;
3.计划批次设置及录取是否文理分科,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有关规定执行;
4.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有与教育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不一致的地方,以教育部、各省(市)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为准。
1、西安交通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等级 | 年份 | 备注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国家级 | 2019 |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法学 | 国家级 | 2019 | ||
3 | 西安交通大学 | 社会学 | 国家级 | 2019 | ||
4 | 西安交通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 | 2019 | ||
5 | 西安交通大学 | 应用物理学 | 国家级 | 2019 |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程力学 | 国家级 | 2019 |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机械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11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
12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
13 | 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14 | 西安交通大学 | 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
16 | 西安交通大学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
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临床医学 | 国家级 | 2019 | ||
19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商管理 | 国家级 | 2019 |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业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
21 | 西安交通大学 | 金融学 | 国家级 | 2020 | 2019年为省级,2020年升为国家级 | |
22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商务 | 国家级 | 2020 | 2019年为省级,2020年升为国家级 | |
23 | 西安交通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 | 2020 | ||
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家级 | 2020 | ||
25 | 西安交通大学 | 应用化学 | 国家级 | 2020 | ||
26 | 西安交通大学 | 统计学 | 国家级 | 2020 | ||
27 | 西安交通大学 | 车辆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
28 | 西安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国家级 | 2020 | ||
29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物理 | 国家级 | 2020 | ||
30 | 西安交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
31 | 西安交通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
32 | 西安交通大学 | 软件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 | 2020 | ||
34 | 西安交通大学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
35 | 西安交通大学 | 口腔医学 | 国家级 | 2020 | ||
36 | 西安交通大学 | 预防医学 | 国家级 | 2020 | ||
37 | 西安交通大学 | 药学 | 国家级 | 2020 | ||
38 | 西安交通大学 | 法医学 | 国家级 | 2020 | ||
39 | 西安交通大学 | 会计学 | 国家级 | 2020 | ||
40 | 西安交通大学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国家级 | 2020 | ||
41 | 西安交通大学 | 财政学 | 省级 | 2019 | ||
42 | 西安交通大学 | 贸易经济 | 省级 | 2019 |
2、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名单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批次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微电子学 | 集成电路 | 第一批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核技术 | 第一批 |
3 | 西安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网络工程 | 第一批 |
4 | 西安交通大学 | 自动化 | 第二批 | |
5 | 西安交通大学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第二批 |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程力学 | 第二批 |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工程 | 第二批 |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第二批 |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业设计 | 第三批 |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第三批 | |
11 | 西安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第三批 | |
12 | 西安交通大学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第四批 | |
13 | 西安交通大学 |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 第四批 | |
14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第四批 |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第四批 | |
16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第六批 | |
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第六批 |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土木工程 | 第六批 | |
19 | 西安交通大学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第六批 |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 | 第七批 |
21 | 西安交通大学 | 物联网工程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第七批 |
3、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卓越工程师专业 | 批次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第一批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 第一批 |
3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第一批 |
4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业设计 | 第三批 |
5 | 西安交通大学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第三批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第三批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第三批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第三批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第三批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工程 | 第三批 |
11 | 西安交通大学 | 自动化 | 第三批 |
12 | 西安交通大学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第三批 |
13 | 西安交通大学 | 环境工程 | 第三批 |
14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第三批 |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17年,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9个本科生书院和19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598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2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3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入选者9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1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103人,其中研究生 18919人。现有本科专业8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现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现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11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学校14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
建校120余年来,学校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徐光宪、江泽民、蒋新松、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西迁以来培养了李伯虎、李鹤林、叶尚福、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江松、房建成、王华明、陈政清、汤广福、郭万林等3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迁校62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5万各类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涌现了蒋正华、张福安、陈惠波、张玉浦、温熙森、马德秀、崔殿国、姚引良、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项兵、龙兴元、汪建平、江小涓、蒲忠杰、于杰、张月娥、桂生悦、卢雷、赵欢、仇建平、黎仁超、胡怀邦、周鸿?、陈曦、李寿生、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王东峰、刘奇等一批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