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湖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9752;
2、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8519;
3、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湖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2363;
4、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福建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5419;
5、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88654;
6、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0093;
7、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广西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3224;
8、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732;
9、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6406;
10、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宁夏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0015;
招生省份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
海南 | 577分 | 13597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天津 | 576分 | 17315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海南 | 575分 | 13970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海南 | 575分 | 13970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贵州 | 572分 | 6807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海南 | 572分 | 14534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河南 | 572分 | 49827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湖北 | 571分 | 29752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天津 | 570分 | 18519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天津 | 570分 | 18519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海南 | 569分 | 15085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湖北 | 568分 | 31351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天津 | 567分 | 19122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湖北 | 566分 | 32363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天津 | 562分 | 20153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天津 | 562分 | 20153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湖南 | 561分 | 32035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湖北 | 560分 | 35549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湖南 | 558分 | 33957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湖南 | 558分 | 33957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安徽 | 556分 | 36242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江西 | 551分 | 28353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福建 | 547分 | 30213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河北 | 547分 | 45772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广东 | 545分 | 75100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福建 | 544分 | 31563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重庆 | 544分 | 38999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辽宁 | 541分 | 28235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四川 | 541分 | 63745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广东 | 539分 | 82853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福建 | 536分 | 35419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河南 | 533分 | 96108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云南 | 532分 | 32068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山东 | 531分 | 88654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江苏 | 526分 | 59824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陕西 | 526分 | 8100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山东 | 523分 | 102913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辽宁 | 521分 | 35702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山东 | 519分 | 110093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江苏 | 518分 | 67914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内蒙古 | 517分 | 4798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江苏 | 509分 | 77188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广西 | 509分 | 33224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新疆 | 502分 | -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北京 | 500分 | 24173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山东 | 500分 | 149881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安徽 | 497分 | 81273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甘肃 | 495分 | 15732 | 2021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陕西 | 493分 | 32575 | 2021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北京 | 486分 | 26406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黑龙江 | 476分 | 21687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河北 | 475分 | 111128 | 2021 | 物理 | 本科批 |
贵州 | 473分 | 39152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山东 | 470分 | 218353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甘肃 | 459分 | 27095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内蒙古 | 458分 | 21698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上海 | 453分 | 26106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上海 | 452分 | 26311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陕西 | 446分 | 58196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新疆 | 442分 | -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宁夏 | 433分 | 10015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上海 | 429分 | 30861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黑龙江 | 415分 | 38639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青海 | 410分 | 7422 | 2021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青海 | 406分 | 7844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段 |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6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10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示范)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