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了更好的帮助青年大学生创业,九华创客汇,这一专为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搭建的崭新孵化平台已经形成。这一众创空间集青年大学生创业咖啡、免费创业办公区、开放式公用互联网会议室、公用会客室、创业讲堂于一体,堪称校园创新创业孵化的微型基地。
尽管这里集成了九华扶持创新创业的各类政策以及各类报批代办和融资、技术服务,这里的创业卡座仍有空缺。
喜乐地大学生创业
喜乐地大学生创业园位于湖南雨花创意产业园(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二楼北侧,面积达4300平方米,是目前“湖南大学生创业第一园”。现已与长沙民政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特别打造“民政学院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本活动已于2009年4月20日启动,为期一年。
大学生创业园将免费提供二十个门面给民政学院作为大学生创业场地,将吸引40-50个创业团队将近400人参与。创业形式为商铺经营、特色个性化服务公司、学院校外研究所等。
提供服务:1、提供工商、税务、财务等代办服务;2、定期开展创业培训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创业大学生可免费参加;3、组织学院内大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并安排专门老师进行全程指导。
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为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益型事业服务机构,隶属于长沙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于1999年6月,于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沙留学人员创业园、湖南博士后创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业富民办等均依托其建立。
创业服务中心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思想为指针,秉承“服务创业、孵化企业、发展产业、成就事业“的服务理念,以建设一流园区为目标,力争综合实力达到一流水平,形成高科技人才、项目、企业汇聚的专业孵化器创新集群,争创国际知名园区。
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
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由湘潭高新区管委会和湘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厅市共建”机制将政府、园区、高校的优势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园区将以大学生为本,以项目为核心,以共建为机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在园区成熟企业创业见习,创业导师辅导、然后再创办自己的企业,打造“创谷”空间。大学生创业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国家、省、市各方面的政策集成,还可以享受到园区场地租金补贴、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税收返还、免费培训、见习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工商注册登记代办等方面的扶持。湘潭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将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提供包括政务、技术、融资、中介、商务、生活等六方面的服务。
吉首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吉首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始建于2010年,由湘西州、吉首市人社部门共建共管,是集创业孵化、指导、培训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平台,为非盈利性服务机构。基地分四期建设,包含两个基地和一个创业园,前三期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200万元,设置办公室、会议室200余间。
目前,基地已成为吉首地区软件研发、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产业的聚集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场地,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吉首市荣获“电子商务百强县”称号,入驻企业成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湘西地区首家在“新三版”挂牌融资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法人于成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9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6个、本科招生专业63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目前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拥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31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级特殊人才4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