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
年份 | 省市 | 专业 | 类型 | 科类 | 层次 | 计划数 |
2022 | 湖北 | 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 | 物理类 | 本科 | 12 |
武汉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包装工程 | 轻工类 | 本科 |
2 | 印刷工程 | 轻工类 | 本科 |
3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4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5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6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类 | 本科 |
7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8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9 | 水利水电工程 | 水利类 | 本科 |
10 | 口腔医学 | 口腔医学类 | 本科 |
11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 |
12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本科 |
13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测绘类 | 本科 |
14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15 | 法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7 | 地球物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本科 |
18 | 管理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9 | 哲学 | 哲学类 | 本科 |
20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1 | 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22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3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24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核工程类 | 本科 |
25 | 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26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7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28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本科 |
2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本科 |
30 | 考古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 |
31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32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33 | 材料物理 | 材料类 | 本科 |
34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35 | 地理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36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3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3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水利类 | 本科 |
39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本科 |
4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本科 |
41 | 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本科 |
42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43 | 生态学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44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45 | 世界史 | 历史学类 | 本科 |
46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本科 |
47 | 社会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 |
48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49 | 财政学 | 财政学类 | 本科 |
50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类 | 本科 |
51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类 | 本科 |
52 | 外交学 | 政治学类 | 本科 |
53 | 戏剧影视文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54 | 编辑出版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55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56 | 传播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57 | 建筑学 | 建筑类 | 本科 |
58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59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60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61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62 | 档案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 本科 |
63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64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6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66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本科 |
67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本科 |
68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69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70 | 德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71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72 | 俄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73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74 | 图书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 本科 |
75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 |
76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77 | 土地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78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本科 |
79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技术类 | 本科 |
80 | 测绘工程 | 测绘类 | 本科 |
81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8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8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本科 |
84 | 农业水利工程 | 农业工程类 | 本科 |
85 | 城乡规划 | 建筑类 | 本科 |
8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本科 |
87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88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本科 |
89 | 药学 | 药学类 | 本科 |
90 | 预防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本科 |
91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92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93 | 工程力学 | 力学类 | 本科 |
94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水利类 | 本科 |
95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96 | 宗教学 | 哲学类 | 本科 |
97 | 翻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98 | 广播电视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99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100 | 保险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101 | 表演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102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03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104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10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106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107 | 产品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108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109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10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11 | 地理国情监测 | 测绘类 | 本科 |
112 | 导航工程 | 测绘类 | 本科 |
113 | 生物制药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114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类 | 本科 |
115 | 汉语言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16 | 数字出版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117 | 网络空间安全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18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测绘类 | 本科 |
119 | 全球健康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本科 |
120 | 物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121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2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123 | 西班牙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24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2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26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351-400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7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08人,其中正副教授2970余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6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504人,硕士研究生19516人,博士研究生8289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830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