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76 | 24129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58 | 22936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54 | 26965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9 | 文科 | 本二 | 549 | 19254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8 | 文科 | 本二 | 544 | 21210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20 | 文科 | 本二 | 532 | 25573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18 | 24894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16 | 25832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6 | 文科 | 本二 | 505 | 21906 |
云南民族大学 | 民族 | 安徽 | 2017 | 文科 | 本二 | 502 | 21893 |
批次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国家专项批次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法学院 | 法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地方专项批次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一本批此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法学院 | 法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国别研究院) | 缅甸语 | |
泰语 | ||
越南语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应用化学 | |
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 会计学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广播电视学 | ||
二本及预科批次-本科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
行政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
经济学院 | 经济统计学 | |
法学院 | 社区矫正 | |
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
学前教育 | ||
应用心理学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含瑜伽方向60人) | ||
体育教育(校园足球人才方向) | ||
民族文化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德宏傣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景颇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拉祜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傈僳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纳西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佤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西双版纳傣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尼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苗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白语) | ||
编辑出版学 |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
翻译 | ||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国别研究院) | 菲律宾语 | |
印度尼西亚语 | ||
印地语 | ||
柬埔寨语 | ||
老挝语 | ||
马来语 | ||
乌尔都语 | ||
普什图语 | ||
泰米尔语 | ||
孟加拉语 | ||
尼泊尔语 | ||
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声乐、器乐各12人) | |
音乐学 | ||
舞蹈学 | ||
美术学 |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物联网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
通信工程 | ||
土木工程 | ||
信息安全 |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化学 | |
环境科学 | ||
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 工商管理 | |
财务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 | ||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
秘书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旅游管理 | ||
工艺美术 | ||
视觉传达设计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
民族医药学院 | 生物技术 | |
药物分析 | ||
制药工程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 民族学 | |
历史学 |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
社会工作 | ||
人类学 | ||
二本及预科批-本科-迪庆专项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行政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秘书学 |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网络与新媒体 | |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 民族学 | |
历史学 |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
社会工作 | ||
二本及预科批-预科 | 预科教育学院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少数民族预科班(乡村振兴专项) | ||
少数民族预科班(人口较少民族专项) | ||
高职专科批次 | 香格里拉职业技术学院 | 导游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云南民族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6.79%。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的专业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广播电视学、英语、印地语、尼泊尔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美术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与金融、工艺美术、菲律宾语、越南语、马来语、生物技术、泰米尔语、普什图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类学等,具体完整专业见下表。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首任正副院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张冲两位将军担任。自建校以来,一批学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何耀华教授,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奠基人和中坚力量。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90个本科专业,其中,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9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2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在校生33344人,其中本科生26237人,硕士研究生3009人,博士研究生92人,留学生588人,全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3231人,香格里拉办学点专科生18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967人。现有教职工17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55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58人,具有博士学位408人、硕士学位908人。学校现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云南跨越发展,紧紧围绕“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目标,打好以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印瑜伽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对外开放“三张牌”,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心心相通,当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国内合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党政管理干部、教育专家、企业家,大多数由我校培养,特别是29个云南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获得“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称号。
近年来,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校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