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就业率92.16%。
为切实贯彻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的整体思路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育人为中心、教学与育人双并重的教学理念转变,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再上新台阶、新阶段和新征程,2021年10月25日至10月27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副校长扈强受党委委托,带队对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本科专业建设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本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科研建设展开,重点听取各院系一流师资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一流教材建设、核心课程建设和科研现状与规划情况,以及院系对两校区办学管理方面的思考与建议,同时督促各院系做好教学成果奖的申报。
各院系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本次调研目的全面介绍了院系本科教学中的总体情况和本科教学及科研方面的未来规划,并对两校区办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做了详细的汇报。参加调研的校领导对各院系本科教学方面做出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院系提出的问题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做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胡校长在调研中强调,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研判当前国内外影视教育的现状及形势,在保持现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这个总目标不动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性整体谋划,既要保持电影学院的底色、本色和特色不变,确保优势专业好上加好;又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好案例型、史论类科研立项,提升研究水平,谋求优势专业带头、关联专业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扈强副校长在调研中指出,当前我们步入了怀柔校区开班办学的新格局,各教学单位要认真贯彻学校党委的整体布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性稳妥解决两校区办学中产生的新问题。院系自身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科研工作,通过“找”“选”“育”的方式做好师资队伍建设。院系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定期召开教学讨论研讨会和规划会,共享师资资源,联动课程设置体系,推动本科通识教育贯通性发展;院系还要加强与学校管理服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管理服务部门与院系之间信息畅达、办事畅通。
学校教务处处长童雷,人事处处长王彬霞,人事处副处长李欣,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主任刘滨,教务处副处长李彬,教研总支副书记、教务处副处长陈中国,以及学校党政办程麒台、徐晴和人事处吴海滨,教务处张洁、王凯、谢文娟、师文洋等一同参加了调研。
一、北京电影学院在山东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根据2020年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北京电影学院在山东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62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4233名。二、北京电影学院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北京不限2020本科62160180436北京物2020本科62160180436河北文科2020本科6...查看更多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坚持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和“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的艺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遴选和培育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了完备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作为学科建设核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电影学学科体系,发挥其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共进,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在校生4139人,其中本科生2332人。全校在编教职工共计599人(其中专任教师373人),外返聘教师103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及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长城学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学校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担任主席、评委,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众多。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影音设备实现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厅、剧场、报告厅、摄影棚等设施,教学设备配置总值高,生均值约15.28万元,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24小时图书馆馆藏文献以电影为核心,艺术类为重点,馆藏资源丰富。学校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2021年正式启用,搬迁第一批院系和部门入驻,师生共约1400人),学校充分挖掘怀柔和海淀校区资源,通过整合优化,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并着力打造“智美校园”,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市*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近三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十三五”时期唯一面向电影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影视制作虚拟预演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学校汇集了国内外研究团队102人,其中包括海内外院士5人、*2人,近年来5篇论文入选了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互动技术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大会),取得了比肩清华北大的优秀成绩,实现了电影科技研究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