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藏大学最新招生计划数据查询,西藏大学开设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藏语新闻方向)、新闻学(藏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美术学、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方向)、绘画(藏画方向)等,具体完整专业名单见下表。
院系设置 | 所有专业 |
---|---|
文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藏语新闻方向),新闻学(藏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
艺术学院 | 美术学,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方向),绘画(藏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
旅游与外语学院 | 英语,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护理学 |
财经学院 | 金融学,财政学,财务管理,会计,会计学(财务会计方向),会计学(管理会计方向),审计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方向)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实验方向),物理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实验方向),环境科学,化学(实验方向),化学 |
师范学院 | 学前教育 |
工学院 |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方向),建筑学,信息工程,城乡规划,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交通运输(道路交通方向)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 |
政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156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54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中具有高级职称358人,占42%;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12人,占71%。拥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20多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
类别 |
姓名 |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尼玛扎西 |
全国优秀教师 | 娄源冰 |
全国模范教师 | 拉琼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拉巴次仁 |
自治区优秀教师 | 罗爱军、仁青诺布 |
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美郎宗贞 |
西藏大学特色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农学、动物科学、林学、临床医学、美术学、音乐学,其中音乐专业是西藏大学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的一个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农学 动物科学 林学 临床医学 美术学 音乐学 |
西藏大学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10月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6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7月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9月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于1951年11月建校,历经藏文干部训练班、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在此基础上,1965年3月成立西藏师范学校,1975年7月成立西藏师范学院。为适应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1985年6月正式更名为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学。2001年9月,西藏农牧学院与西藏大学合并,校名仍为西藏大学。201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总占地面积117.95万平方米,有河坝林校区、纳金校区、罗布林卡医学院校区和罗布林卡财经学院校区,建筑面积42.85万平方米,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之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6亿元,图书总藏量129万册,电子图书47万种,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分部、继续教育学院、留学生部15个学院(部)。
学校在职教职工1149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5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48人,占40.6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05人,占70.59%。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4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千人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5人。
学校各类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939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64人,留学生17人,各类成人生1.5万余人。
学校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0项,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5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84项。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5项。2014年被教育部授予“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学校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协同发展中心,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1个藏文古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