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
批次 |
科类 |
录取数 |
最低分 |
最高分 |
平均分 |
一批线 |
安徽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32 |
522 |
545 |
527.75 |
496 |
文史 |
16 |
567 |
574 |
568.25 |
550 |
||
福建 |
文科提前批 |
理工 |
10 |
506 |
519 |
510.50 |
493 |
文史 |
10 |
552 |
565 |
556.50 |
550 |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21 |
496 |
513 |
500.00 |
493 |
|
文史 |
6 |
553 |
559 |
555.33 |
550 |
||
甘肃 |
文理第一批 |
理工 |
44 |
514 |
530 |
517.43 |
470 |
文史 |
16 |
547 |
552 |
549.06 |
519 |
||
广西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72 |
508 |
542 |
519.65 |
509 |
文史 |
28 |
529 |
559 |
534.21 |
521 |
||
贵州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88 |
475 |
512 |
482.27 |
470 |
文史 |
42 |
546 |
560 |
550.14 |
542 |
||
河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0 |
516 |
536 |
524.00 |
502 |
文史 |
6 |
565 |
567 |
566.00 |
549 |
||
河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39 |
522 |
551 |
533.95 |
502 |
文史 |
36 |
520 |
581 |
546.67 |
536 |
||
江苏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5 |
346 |
349 |
347.20 |
345 |
文史 |
13 |
339 |
351 |
340.85 |
339 |
||
江西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33 |
535 |
550 |
538.55 |
522 |
文史 |
17 |
567 |
571 |
568.24 |
558 |
||
内蒙古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4 |
477 |
513 |
494.50 |
477 |
文史 |
6 |
506 |
553 |
541.17 |
522 |
||
山东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1 |
557 |
568 |
560.64 |
514 |
文史 |
5 |
569 |
571 |
569.80 |
542 |
||
山西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7 |
491 |
509 |
500.00 |
507 |
文史 |
9 |
539 |
548 |
541.22 |
542 |
||
四川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57 |
552 |
569 |
557.04 |
547 |
文史 |
21 |
547 |
562 |
550.43 |
541 |
||
吉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0 |
510 |
525 |
514.91 |
530 |
文史 |
5 |
539 |
549 |
541.51 |
544 |
||
云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36 |
535 |
557 |
540.59 |
535 |
文史 |
14 |
568 |
579 |
571.64 |
560 |
||
黑龙江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6 |
505 |
523 |
511.11 |
477 |
文史 |
9 |
520 |
538 |
526.78 |
500 |
||
重庆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3 |
523 |
537 |
527.52 |
525 |
文史 |
8 |
549 |
553 |
550.82 |
545 |
||
湖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25 |
505 |
526 |
511.85 |
500 |
文史 |
10 |
562 |
569 |
563.71 |
553 |
||
湖北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 |
12 |
505 |
517 |
509.19 |
505 |
文史 |
8 |
548 |
555 |
550.24 |
542 |
||
新疆维吾尔 |
文理第二批 |
理工(汉语言) |
8 |
476 |
468 |
471.50 |
450 |
文史(汉语言) |
8 |
533 |
520 |
523.50 |
510 |
||
南疆单列 |
理工(汉语言) |
11 |
443 |
421 |
429.91 |
365 |
|
文史(汉语言) |
2 |
500 |
485 |
492.50 |
408 |
||
理工(民考汉) |
1 |
355 |
355 |
355.00 |
295 |
||
内招班 |
理工(汉语言) |
2 |
480 |
480 |
480.00 |
480 |
|
理工(民考汉) |
10 |
430 |
404 |
415.90 |
422 |
||
理工(民考汉四年) |
7 |
378 |
367 |
372.43 |
384 |
||
文史(汉语言) |
1 |
497 |
497 |
497.00 |
487 |
||
文史(民考汉) |
3 |
438 |
433 |
435.00 |
436 |
||
文史(民考汉四年) |
2 |
402 |
397 |
399.50 |
406 |
温州大学2019年省外艺术类录取情况一览表(综合分)
省份 | 科类 | 专业 | 招生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备注 |
安徽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 | 7 | 560.01 | 524.26 | 537.79 | 综合分 |
安徽省 | 艺术类 | 美术学(师范) | 10 | 543.51 | 505.76 | 521.66 | 综合分 |
安徽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7 | 528.26 | 514.5 | 522.04 | 综合分 |
河南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5 | 558 | 520.25 | 530.3 | 综合分 |
河南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4 | 548.25 | 534.25 | 541.19 | 综合分 |
湖北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5 | 506.75 | 483 | 494.55 | 综合分 |
湖北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3 | 514.5 | 493 | 502.58 | 综合分 |
湖南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 | 7 | 530.25 | 481.25 | 513.36 | 综合分 |
湖南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6 | 524.75 | 479.5 | 512.29 | 综合分 |
江苏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 | 540.57 | 525.28 | 534.99 | 综合分 |
江苏省 | 艺术类 | 美术学(师范) | 11 | 556.59 | 527.67 | 536.12 | 综合分 |
江苏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3 | 541.88 | 534.55 | 538.96 | 综合分 |
江西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 | 5 | 511.28 | 509.73 | 510.81 | 综合分 |
江西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3 | 519.06 | 514 | 516.94 | 综合分 |
山东省 | 艺术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7 | 559.5 | 525.16 | 541.34 | 综合分 |
山东省 | 艺术类 | 设计学类 | 5 | 541.09 | 535.66 | 539.35 | 综合分 |
安徽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8 | 542.27 | 500.18 | 519.48 | 综合分 |
河北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6 | 549 | 407.88 | 512.92 | 综合分 |
河南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8 | 581.09 | 550.47 | 557.37 | 综合分 |
湖北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7 | 508.04 | 495.29 | 500.87 | 综合分 |
湖南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7 | 562 | 516 | 544.61 | 综合分 |
江苏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6 | 460.63 | 435.11 | 443.55 | 综合分 |
江西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5 | 552.71 | 534.54 | 541.35 | 综合分 |
四川省 | 艺术类 | 音乐学(师范) | 8 | 465.65 | 429.08 | 443.76 | 综合分 |
综合分=文化总分(高考总分按750分制计)×50%+专业成绩(总分折合750分制计)×50%。备注:江苏等高考总分非750分的省份,也折算成750分制计算。
温州大学2019年浙江省专升本各专业录取情况一览表
专业 |
招生类别 |
计划数 |
录取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省控线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管 |
180 |
189 |
252 |
222 |
228.79 |
135 |
学前教育(师范) |
教育 |
180 |
180 |
230 |
194 |
205.82 |
186 |
机械工程 |
理工 |
200 |
211 |
248 |
201 |
214.01 |
171 |
总计 |
560 |
580 |
252 |
194 |
216.28 |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8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7.22万册、电子图书187.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104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95人,教职工2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335人(博士862人,占64.57%;高级职称715人,占53.56%)。拥有全职院士、*、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9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6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191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1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2金2银的成绩。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2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6项,其他国家项目730项。出版各类著作368部。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先后创办2所独立学院,其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于2021年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办有直属中小学、幼儿园2所,附属学校9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以*为引领,积极促进文化建设全面繁荣。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校史校情教育,建成合理有序的新媒体宣传矩阵,连续3年获“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形成“国旗文化工程”等“三全育人”品牌。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等特色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是第一部通论性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论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坚持“内外联通”,持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迄今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在意大利开设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特色显著,努力建设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