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体育大学 | 体育学 | A+ |
2 | 北京体育大学 | 心理学 | C- |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2、北京体育大学智能体育工程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3、北京体育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4、北京体育大学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1人;
5、北京体育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6、北京体育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1人;
北京体育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运动人体科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3 |
2 | 运动康复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3 |
3 | 智能体育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4 | 英语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5 | 新闻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6 | 应用心理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3 |
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8 | 体育经济与管理(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9 | 公共事业管理(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0 | 康复物理治疗康复物理治疗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1 |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2 | 网络与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3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14 | 英语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15 | 新闻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16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17 | 公共事业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18 |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19 | 网络与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20 | 教育学教育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体能训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冬奥培训学院)8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中国排球运动学院、中国冰球运动学院(中国冰壶运动学院)、中国游泳运动学院、中国田径运动学院、中国极限运动学院、中国马术运动学院、中国教练员学院、竞技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11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现有27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学、经济学、网络与新媒体、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俄语、旅游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能训练。学校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次。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艺术和新闻与传播3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万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近3000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8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是2012年以来唯一每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文体育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