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学校建立起了“以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学校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环保大型工具书《环境保护通论》,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环境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和第一套环保局长岗位系列教材。现有校级科研团队12个。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30余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近6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200余项;完成咨询报告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0多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十一五以来,有15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服务:学校以环保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行业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与河北、新疆、沈阳、秦皇岛等50多个生态环境厅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大量的课题研究,在秦皇岛市、盘锦市等10个城市的环境规划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与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基地4个;作为中国生态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北控水务集团、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18个,主动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与管理咨询上千次;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共建校校合作实验室3个;与北控水务集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北控水务学院,与河北企美公司联合成立全国首家有机产业学院,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共建全国首家环境传播学院,与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泷涛环境科技公司共建“环保管家产业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慧环境与建造产业学院”、与保利(重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保利休闲体育学院”。作为秦皇岛市首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学校通过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近千名城乡居民实现就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作为河北省首个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和“人才培养与环境教育并重,科学知识与环境素质”兼修的理念,依托环境教育品牌优势,实施大学生绿色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和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五个一工程”,逐步形成了与环境教育专业相融合的绿色校园文化。学校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和生态环境教育专家,他们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曲格平、刘天齐、张坤民、解振华等老一辈领导和专家的言传身教,至今深深激励着新一代学校人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献身的信心和决心。
“自然之家”、“绿色青年同盟”等30多个绿色社团蓬勃发展,从维护校园环境、保护海滩到服务企业、参与城市生态建设,从校内外到省内外遍布学生们的绿色足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19年由省科技厅、省科协授牌首个“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选课程。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对外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大学或环保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大会、中欧环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项目,接待了地球理事会联合会代表团的访问。1999年开始与荷兰万豪学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有一大批学生赴万豪学院留学并取得本科或研究生学历;2009年学校与美国蒙东那大学签署了工商学士学位及本硕连读合作办学备忘录;2012年学校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签署了3+1合作办学模式友好合作备忘录。同时,学校先后与国内十几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笃学、致用、绿色、和谐”的校风,恪守“严谨求实、止于至善”的教风和“勤奋诚信、志存高远”的学风,坚持“实现人与社会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力提升办学内涵,使学校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先行者、榜样引领者和辐射带动者,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