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位 |
层次 |
专业 |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联合试点) |
专科 | 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试点) |
专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软件技术(中美合办)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联合试点项目) |
专科 | 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节能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能源应用技术 | |
经济学院 | 专科 | 金融管理、金融管理(中澳合作)、会计、国际商务(外贸)、国际商务(中澳合作)、社区管理与服务、法律管理 |
管理学院 | 专科 | 港口与航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中美合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 |
传播工程学院 | 专科 | 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出版与发行 |
艺术设计学院 | 专科 | 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 |
应用外国语学院 | 专科 | 应用德语、应用法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 |
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联合试点) |
专科 |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园林技术、城市园林、生物技术及应用 | |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 专科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管理方向)、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务管理方向)、建筑设计、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
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 | 专科 | 游戏设计与制作、影视制作、影视动画、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专科 |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 专科 | 口腔医学、护理、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
人文学院 | 专科 | 音乐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
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旅游管理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影视动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印刷技术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认定骨干专业:数字图文信息技术、风景园林设计、食品生物技术、物流管理、商务日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游戏设计、商务英语、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商务
留仙洞校区:(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7098号)邮政编码:518055
西丽湖校区:(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4089号)
官龙山校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同发路13号)
华侨城校区:(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职教街1号)
凤凰山校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黄田村水浪坑)
学校简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创建,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来,深职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学校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秉承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取得骄人成绩,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为紧密契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在2016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三个服务、五个定位、一个率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深圳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民终身教育学校与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
学校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工业中心等教学单位,招生专业80个。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32170人,外国留学生120人。自办专科教育在校生3982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1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2部,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
学校坚持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成立了应用技术研发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三大综合性研发平台,建成54个市区级以上科研平台,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全校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7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3项。科研经费到账总经费达到9.42亿元,其中技术转移(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3.48亿元;78项科研成果获部、省、市级奖励;获国家专利授权1949项,其中发明专利369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7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