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扎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教育扶贫”讲话精神。
学校办学将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的探索路上,敞迎莘莘学子前来攻学成才,力争开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范式,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016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等的陪同下到学校调研教育扶贫工作,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汪洋副总理说到:“在校的同学们既是学生,也是生产者,他们创造了价值。很多志愿者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盛华学院帮扶贫困学生,我很欣赏这种精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能够紧紧围绕贵州进行贫困帮扶,这件事值得鼓励。盛华学院的教育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希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把这项功德无量的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学校进行教育扶贫工作进行调研时称赞道:“盛华学院是一个充满爱的学校,职教创新帮高职学生‘弱鸟先飞、展翅翱翔’,让我深受感动,注重教育扶贫,学校执行校长孙伟博士的团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的付出,帮助了很多孩子出走贫困的大山,具有社会责任感。”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下,敞迎莘莘学子前来攻学成才,力争开创中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新范式。
文脉传承 珠江源流,创新教育的精神一脉相承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所在地属于珠江源范围区域中,珠江水源远流长,中国教育溯源寻根。100多年前,正是在珠三角地区是孕育了中国近代教育最初的种子,100多年后,在位于珠江源的惠水河区建立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秉承王永庆先生经营理念:“溯流而上,一直追到河流的源头处,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所在。”强调从基层训练做起的精神,强调在教学中的实践性,强调培养实际能力——教育训练的任务在于培养出人才为企业及社会所用。
蔡伦造纸 文化圣迹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首。惠水县民间至今保持着敬拜蔡伦的传统,至今仍留存许多原始的文化产物、劳作工具,以及有关造纸人所信奉的种种仪式。“先师蔡伦古法造纸坊”紧邻校区(800米)。
阳明心学、内圣外王,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他始终以"内圣外王"为人生理想。王阳明首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创立“阳明心学”和“知行合一”的思想,使儒学发展到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
理念:生根兴教、深耕育人、知行合一
生根兴教: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重视学生品质根基的培养,诉求“德智体美创、五育新人”全面发展。
深耕育人: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倡导“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的三位一体的成长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组织的直接参与工作,掌握生存的技能;学生以低学费甚至零学费入学,通过工作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资和生活费用以极低的成本或零成本(学费和食宿费)让学生完成学业,并接受真正有价值教育。
知行合一:知识结合实践,充分就业,真正脱贫。毕业盛华,就意味着长大成人,自食其力。
绿色生态办学
保护好周边环境,实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最基本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在校园内采用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将学院的污水进行处理,而且将周边农户的污水接入处理。处理过成达到国家最高的A级排放标准,处理场地本身也建成为一个湿地公园,改善周围环境风貌,为教职员工、学生及周边农户与游客提供悠闲休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