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设施完善。学校建有两栋共5层大型学生食堂,菜肴美味可口、价格实惠,满足广大学生舌尖上的需要;学生宿舍4-6人每间,均安装有空调和网络宽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洗浴,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实行“人车分流”措施,保障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学校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多路公交车直达繁华商圈;学校建设有文化中心、图书馆和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馆,正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风雨球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特色鲜明
学生管理特色。学校通过打造辅导员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队伍,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党建进宿舍”等举措,强化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学校现有大学生艺术团、环境保护协会、茶学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通过把“社团建在专业上”强化学生社团的建设,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新创业特色。学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素质提升、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系列课程,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聘请学校领导、知名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就业经纪人”,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及创业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帮助学生优质就业和创新创业;在校园里建设了大学生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在校创业提供平台。近年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学生在校创业并获得成功。学校近三年的就业率稳居江西高校前列。
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秉承“立艺树人”的校训、“坚毅敏行”的办学精神,大力弘扬“求知求真 立德立行”的校风、“名匠树心 启源躬行”的教风、“乐学崇技 明德笃行”的学风,坚持以师生为根本,遵循特色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办学理念和生态为根、质量为魂、创新为重的发展理念,以建设高水平院校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生态文明、铸造工匠精神为主线,构建了独具学院特色的“红色铸魂、绿色滋养、蓝色浸润”红绿蓝三维文化育人体系。
开放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典、新西兰、日本、印度、加拿大、希腊等国家知名大学实施或即将实施合作办学,已有数批学生赴国外留学,获得国外高校的本科及硕士文凭。同时,学校还与台湾地区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送数十位学生及教师前往台湾交流学习。
成效显著
学生获奖。2020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其中包含本科院校榜单12个、高职院校榜单11个,省份榜单2个。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分列2019年度学科竞赛全国第8名,居省内第一,2015~2019年度学科竞赛全国第25名,居省内第二。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选手徐志威同学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中获得全国第二名;水处理项目选手曾璐锋代表国家参加2019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勇夺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为江西省实现世赛金牌零的突破。
学校获奖。通过67年的持续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等单位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61位。学校的办学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家具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俗称“全国就业50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森林校园”、江西省“平安校园”等系列荣誉称号。
社会关注。学校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最近五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绿色时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播发学校的正面新闻达6800多篇次,被关注的频率在江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团中央、中国科协,江西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江西省教育厅、省林业局、省人社厅,赣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的领导莅校视察时,均对学校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