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上海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市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科目(不限)最低录取分为509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3496名;科目(不限)最低录取分为51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2398名。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开幕。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2021年新进教职工岗位培训同日在汾阳路校区聆淮楼四楼大会议室拉开帷幕。此次培训分为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术科研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四个单元,将党史、校史、学科发展史、专业发展史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引导新进教职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院长廖昌永、党委副书记曹荣瑞、二级院系负责人代表、全体新进教职工出席开班典礼。党委组织部部长、教工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郭恺主持开班典礼。
廖昌永在开班动员寄语中谈到,上音坚持以“******、世界一流”为标准,面向世界音乐的发展态势、面向中国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发展、面向先进文化的建设任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为愿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校九十余年来,始终秉承“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办学使命,推进“和毅庄诚”校训精神落细落小落实,坚持“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标准”的办学理念,培养“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艺术人才。
廖昌永说,教师是一个寓神圣于平凡的职业。教育事业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新进教师能在坚守三尺讲台的同时,跳出一角课堂,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志趣,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做学生学业上的好老师,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廖昌永、曹荣瑞为新进教职工授予校徽
曹荣瑞以“******、新思想与上音人的使命担当”为题,为新进教职工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思政课。他将上音的办学愿景、办学使命、校训精神、******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放在建党百年和建国百年的大背景下论述探讨,引导新进教职工思考学院近百年文化传承中所蕴藏的真善美元素、所传递的立德树人内涵;依托新校区建设规划介绍,剖析“五大发展理念”,倡导开放共享;以注重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科学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六种思维方法”为切入,引导新进教职工明确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党风廉政、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底线红线。
声乐歌剧系张天洋代表新进教职工发言
党委办公室崔世卉代表新进教职工发言
培训特邀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俊峰教授讲授“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理论解读”。徐俊峰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即将审议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稿等的意义背景介绍,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价值、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以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要求四个方面深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蕴。
后续两周中,新进教职工将进一步通过职能部门的政策解读了解人事人才、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提升学科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学术道德、学术诚信规范要求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有效方法。新进教师还将通过跟岗教学实践,从前辈导师的教学中汲取经验和技巧,加快适应“教师”角色身份,增强“上音教师”的使命认同。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孵化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杰出代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先生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首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以“援西立中,化用为体”办学理念,奠立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专业建制与学科体系。1956年起改用现名,为文化部直属重点院校,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2017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贝纹、孟波、钟望阳、杨进、江明??⒘醯掠瘛⑿彀?椤⒄胖咕病⒍?鹌健⑸P惴?⒘衷谟孪群笕蔚澄?榧牵?芈掏 ⑸M?⒔???⒀盍⑶唷⑿硎嫜恰⒘衷谟孪群蟮H挝以涸撼ぁO秩蔚澄?榧切煨瘛⒃撼ち尾?馈O稚栌凶髑?富酉怠⒁衾盅?怠⒐芟蚁怠⑸?指杈缦怠⒏智傧怠⒚褡逡衾窒怠⒁衾纸逃?怠⒁衾止こ滔怠⒁帐豕芾硐怠⑾执?骼钟氪蚧骼窒怠⒁衾窒肪缦怠⑹?置教逖г骸⒙砜怂贾饕逖г骸⒐?不?〔康取O钟腥?罩蒲??841人,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317人,留学生75人次,附中附小学生720人。
办学九十四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秉承“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办学使命,恪守“和毅庄诚”的校训规范,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始终站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前沿,创立并不断完善中国专业音乐艺术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担负起引领中国专业音乐发展方向的责任,积淀了宏阔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名师辈出,名作纷呈,培养了几代杰出的中国音乐领军人才,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院学科体系完备,是全国最早拥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专业音乐学院,形成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应用“四轮驱动”的音乐学科综合体系。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院“音乐与舞蹈学”获A+评级,并列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20%;“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30%。在2018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院获评艺术(音乐)类A+。办学层次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设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办有附中和附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一贯制艺术人才培养体制。
我院坚持精品教育战略,坚持“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的教学传统,涌现了萧友梅、黄自、贺绿汀、谭抒真、卫仲乐、丁善德、钱仁康、马革顺、周小燕、胡登跳、高芝兰、桑桐、才旦卓玛、俞丽拿、廖昌永等中国几代卓越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表演艺术家以及教学名师,产出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与全国通用专业教材,众多毕业生成为世界各大乐团与音乐机构的领军与骨干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以廖昌永、许舒亚、李坚、宋思衡、黄蒙拉、杨光、沈洋、孙颖迪、王之炅、王珏、于冠群、陈牧声、沈子钰等为代表的上音学子在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声乐大赛、贝藏松国际作曲比赛、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大提琴比赛、托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等作曲、声乐、钢琴、弦乐等世界顶级赛事中屡屡收获大奖,为国争光。同时,上音师生屡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CCTV电视大赛、“五个一工程”等国内最高规格的音乐大奖。2018年,我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547人获633项国内外奖项,其中获第一名奖项187项,问鼎多项世界顶尖音乐比赛。
我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师生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音乐杰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长征交响曲》、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艺术歌曲《致世博》……近年来,交响曲《丝路追梦》《炎黄颂》、歌剧《贺绿汀》、音乐剧《海上音》《梦临汤显祖》等原创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一批重大研究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获省部级项目与奖励数十项。每年平均举办各类艺术实践与音乐会400余场,承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20多个国家的世界一流平台举办各类音乐会,唱响“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