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条2020年学校有12个专业继续按5个大类招生录取(详见附件),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所录取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在一年内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专业教学容量、人才需求和学生兴趣及志愿情况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它
第二十七条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和在读期间须交纳学杂费和住宿费。公费师范、深度贫困等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学校严格按照《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我省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的通知》(川价费[2004]118号)的收费标准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第一学年按大类招生的,按大类所包含专业中最低收费标准收费。
第二十八条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基层就业学生学费补助等奖助学金,以多种形式对优秀学生予以奖励,对贫困学生予以资助。学生在校期间,符合规定条件的均可申请。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可通过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途径缓解经济压力并完成学业。
第二十九条招生录取期间将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网站及时公布录取结果,且对已录取考生提供可追踪查询录取通知书投递状态的EMS号。
第三十条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或咨询途径:
查询网址:https://zjc.sasu.edu.cn(四川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
咨询电话:0818-2790027 2790101
微信公众号:scwlxyzs
电子邮件:scwlxyzs@163.com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章程由四川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如遇与上级相关部门或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条款有冲突时,从其规定。
附件:四川文理学院2020年大类招生专业(本科)
学科门类 | 专业大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科类 | 二级学院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 |
050201 | 英语 |
文理 (不限选科) |
外国语学院 (莲湖校区) |
050261 | 翻译 | ||||
050262 | 商务英语 | ||||
工学 |
机械类 (0802) |
080201 | 机械工程 |
理 (必选物理) |
智能制造学院 (南坝校区) |
080204 | 机械电子工程 | ||||
工学 |
计算机类 (0809)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
080906 | 数字媒体技术 | ||||
理学 |
化学类 (0703) |
070301 | 化学 |
理 (必选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南坝校区) |
070302 | 应用化学 |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0813) |
08130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081302 | 制药工程 |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东部达州市,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00余平方米(莲湖校区666000多平方米,南坝校区43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3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5亿元。现有各类教职工1200余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5000多人,留学生65人,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
现设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努力构建学生通识核心知识、通识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复合素质培养七大知识体系,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