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教兴农之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进校地、校企间合作,逐步形成以服务“三农”为主体,多项社会服务工作并重的“一体多点”科技服务格局,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与昆明、普洱、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67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多年开展“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深入“八县一乡”开展扶贫,以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为核心结对帮扶姚安县前场镇木薯村、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持续帮扶16年的姚安县于2018年顺利脱贫,加挂帮扶澜沧县成效显著并被中央电视台等9家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发挥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和社会服务国际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学校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8年,我校报送的《厚植科技资源 助力产业扶贫》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个典型项目”。
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洛文尼亚等23个国家75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1987年开始,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批 “土木与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997年获批招收来华留学生,2014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2001年开始,与荷兰劳伦斯坦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201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承办各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2015年获批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长期与越南、泰国、缅甸各大学开展“2+1+1”联合培养越南语、泰语、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与云天化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协同国际育人”等项目,推动了社会服务的国际化。先后主持GEF、EU、ADB、IRRI等资助的2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大力*。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省兴滇人才、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部级劳模等100余人。涌现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1人,全国人大常委1人。培养出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全国大学生百名自强之星刘艳华;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胡颖;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比赛冠军韩桂明;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刘亚萍;全国新丝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靖;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濮玉涛;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大学生村官张学凤等优秀大学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7年受到团中央表彰,校男子篮球代表队连续多年获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和昆明市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