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填报时间

武汉科技大学2021年全国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 2023-02-16 09:01:22

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85位,在满分100分的机制下获得综合62.19分,被校友会评为4星级的中国高水平大学。根据2022校友会湖北省大学排名可知,武汉科技大学在湖北省内排名第八。

武汉科技大学2021年全国录取分数线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海南 2021 综合 本科 630 5990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海南 2021 综合 本科 630 5990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海南 2021 综合 本科 614 7904 物 或 化 或 生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601 6006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云南 2021 文科 本一 597 4595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河南 2021 文科 本一 595 8043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江西 2021 文科 本一 591 4740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河南 2021 理科 本一 591 32664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历史 本科 587 6130 历史+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87 21982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南 2021 物理 本科 586 17864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浙江 2021 综合 1段 583 60470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四川 2021 理科 本一 581 31858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81 24824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南 2021 物理 本科 581 20291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河北 2021 历史 本科 580 5407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福建 2021 物理 本科 579 16670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福建 2021 物理 本科 579 16670 物理+选考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南 2021 物理 本科 579 21326 物理+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贵州 2021 文科 本一 578 5879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南 2021 物理 本科 578 21808 物理+(化学或生物)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东 2021 物理 本科 577 41221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重庆 2021 物理 本科 574 25087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辽宁 2021 物理 本科 574 17484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74 28228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73 28749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72 29250 物理+(化或生)
武汉科技大学(国家专项)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72 29250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江西 2021 理科 本一 571 18515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河北 2021 物理 本科 571 28818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南 2021 历史 本科 569 5880 历史+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68 31351 物理+(化或地)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67 31880 物理+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四川 2021 文科 本一 566 8472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安徽 2021 理科 本一 566 30263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重庆 2021 历史 本科 564 7702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东 2021 物理 本科 564 54093 物理+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山东 2021 综合 1段 564 44230 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东 2021 物理 本科 563 55377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福建 2021 历史 本科 563 4958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东 2021 物理 本科 562 56362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云南 2021 理科 本一 562 18890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西 2021 文科 本一 561 4901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58 36603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B) 理工 山西 2021 文科 本一B 557 4455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021 物理 本科 554 38717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江苏 2021 物理 本科 553 35343 物理+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东 2021 历史 本科 550 18692 历史+不限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江苏 2021 物理 本科 544 43092 物理+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陕西 2021 文科 本一 541 5854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广西 2021 理科 本一 538 20183
武汉科技大学(B) 理工 山西 2021 理科 本一B 535 21549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陕西 2021 理科 本一 533 18334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甘肃 2021 文科 本一 530 3860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一A 527 11397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一A 518 10802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新疆 2021 文科 本一 507 2141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甘肃 2021 理科 本一 506 13063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吉林 2021 理科 本一A 506 13580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贵州 2021 理科 本一 505 23907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新疆 2021 理科 本一 480 8306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上海 2021 综合 本科 480 20185 物 或 地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上海 2021 综合 本科 474 21513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宁夏 2021 理科 本一 473 5231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上海 2021 综合 本科 472 21949 物 和 化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 青海 2021 理科 本一 449 4302

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的大学基础信息和师资力量对比

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师资介绍对比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研究院),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6万余册,数据库53种,电子图书186万余册,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武汉科技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武科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六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共建高校,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共建。

三峡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院校属性介绍

院校基础信息 三峡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综合排名 250 154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市 湖北武汉市
创办时间 1946年 1898年
办学性质 公办 公办
隶属于 省政府 省政府
学科层次 本科 本科
院校类型 综合 理工
985 - -
211 - -
双一流A - -
双一流B - -
院系数 17 18
专业数 72 77
博士点 5 46
硕士点 49 222
男生占比 56 63
女生占比 44 37

武汉科技大学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学校名称 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1 武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B
2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3 武汉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 B
4 武汉科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5 武汉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6 武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B-
7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
8 武汉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 C+
9 武汉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C+
10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C
11 武汉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 C
12 武汉科技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C
13 武汉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 C
14 武汉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C-
15 武汉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C-

武汉科技大学院校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第89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70.56万册,电子图书100.6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级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5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3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1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6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3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3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先进耐火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昆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濮耐奖学金、铌钢奖学金、首安创新奖、辉玲奖学金、创泽创新奖学金、冶机77奖学金、上饶商会助学金等2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美国桥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300余名。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