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设文学与传媒学院、数信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农林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内设15个处室职能部门、2个教辅单位、4个校级科研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开设有15个师范类专科专业、26个非师范类专科专业、4个成人教育类专科专业。
学校办学80年来,一直秉承治学严谨,管理规范的优良传统,开拓进取,教书育人,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全校正凝心聚力创建本科院校,力争2017年实现升本。学校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2022年元旦放假三天(1月1日——1月3日)。
二、因2021年国庆未放长假及周六补课,学生1月1日离校,教职工放假时间视升本工作任务再定。2022年寒假从1月10日(星期一)开始,至2月18日(星期五)结束。学生2月19日、20日(星期六、星期日)报到整理内务,2月21日(星期一)正式开始上课。
三、放假期间,学生处、团委及各学院做好学生往返交通及安全教育工作。各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随时查看学生出行轨迹。学生假期结束返校后必须出示健康出行码、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如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在该地区未恢复低风险级别前暂不返校,当符合返校条件时,须持有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学生在假期结束前如出现体温≥37.3℃,或者出现咽痛、干咳不止、腹泻等身体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所在学院报告,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方可申请返校。
陇南师专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成县师范学校和礼县师范学校合并为陇南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原成县师范创建于1937年,原礼县师范创建于1973年。2001年4月,两所中师合并组建了陇南师范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陇南师范学校升格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学校成为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全国唯一专科学校。2015年学校加挂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牌子。2019年12月,西北师范大学在陇南师专设立“初等教育学院”,两校联合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2020年12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省水利厅、教育厅等单位评为“节水型高校” ;被省语委评为甘肃省语言文字达标校、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1年9月,学校被国家语委、教育部评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036.49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8.2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61亿元。共设有14个二级学院、15个职能部门,2个教辅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5个校级科研机构。开设有47个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2个,实习实训基地13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06.65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70.53万余册,各类期刊826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51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3人、副教授13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市领军人才8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7人,陇南市“园丁奖”教师10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外籍教师1人,客座教授61名、特聘教授6名。在校学生10661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5个(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众创空间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校级精品课程62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和教改项目共24项。顺利通过2008年和2013年两轮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省级项目30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414篇(其中:SCI、EI、CSSCI、CSCD收录期刊以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425篇);出版学术著作51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93种(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外观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70余项;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65项。学校在白马藏族、早期秦文化、陇蜀古道及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等地域经济文化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一定优势。
学校在84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6万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被誉为“陇南基础教育的母机”和“基层干部的摇篮”,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全力提升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打造专业特色,争取将学校建设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