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5人;
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7人;
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5人;
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5人;
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在四川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15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生物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3 |
2 | 制药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5 |
3 | 临床医学(第一学年在泰安就读,自第二学年起在济南校区就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7 |
4 | 药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5 |
5 | 医学实验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5 |
6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15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特色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其中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麻醉护理方向毕业生还可从事麻醉护理、重症监护、疼痛护理等专科护理工作。
国家特色专业 | 临床医学 护理学 医学影像学 药学 |
泰安长城路校区住宿费每学年1200元。各专业的学生相对集中在不同的公寓楼居住。公寓集中供暖,每房间住四人,多数公寓配有8人共用的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器。学生住上铺,下面是学习桌、衣柜、书架,每房间均有网络接口。
济南章丘校区住宿费每学年550元。公寓集中供暖,每房间住六人,配有独立卫生间。每房间均有网络接口。
为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经教育部批准,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校(院)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在济南、青岛、济宁等地建有研究机构,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主校区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占地面积约260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泰安校区占地3000余亩,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章丘生物医药产业园占地 556.6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
校(院)有在职职工19037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两院院士7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9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245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842人,博士学位人员2599人。
校(院)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6门课程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省思政课“金课”。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22333人、研究生2670人、留学生457人。
校(院)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化学6个学科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居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第10位。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50余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