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5 | 文科 | 本一 | 607 | 950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5 | 732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84 | 3251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8 | 文科 | 本一 | 582 | 765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81 | 2131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一 | 578 | 3410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9 | 文科 | 本一 | 578 | 702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0 | 文科 | 本一 | 574 | 6516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60 | 2176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59 | 3266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57 | 24358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5 | 3675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51 | 34458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51 | 3966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9 | 文科 | 本二 | 549 | 1934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7 | 文科 | 本一 | 548 | 700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4 | 文科 | 本一 | 548 | 9606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8 | 文科 | 本二 | 547 | 1960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44 | 3698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0 | 文科 | 本二 | 541 | 20193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6 | 文科 | 本一 | 540 | 798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5 | 理科 | 本二 | 538 | 8000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31 | 3204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2 | 理科 | 本二 | 526 | 6113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3 | 文科 | 本一 | 523 | 2143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23 | 2143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21 | 2258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二 | 515 | 83094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6 | 文科 | 本二 | 512 | 1840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7 | 文科 | 本二 | 511 | 1813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二 | 504 | 76148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4 | 理科 | 本一 | 504 | 3953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6 | 理科 | 本二 | 503 | 78137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03 | 37196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二 | 496 | 7640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二 | 494 | 8402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7 | 理科 | 本二 | 478 | 76604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4 | 理科 | 本二 | 457 | 8978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医药 | 安徽 | 2013 | 理科 | 本二 | 429 | 114546 |
如果你是新高考省份考生,想要报考湖南中医药大学,那么一定要注意该校各专业选科要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3+1+2高考模式各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说明:专业设置及选科要求可能会调整变化,正式填报时要以学校当年公布的最新要求为准。
高考模式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招考方向 |
首选科目要求 |
再选科目要求 |
3+1+2模式 |
中医学 |
100501 |
5+3一体化,本硕连读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3+1+2模式 |
中医学 |
10050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针灸推拿学 |
100502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医儿科学 |
100512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医骨伤科学 |
100513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医养生学 |
10051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医康复学 |
100510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10060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临床医学 |
100201 |
仅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口腔医学 |
100301 |
仅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医学影像学 |
100203 |
仅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医学检验技术 |
101001 |
仅物理 |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
3+1+2模式 |
护理学 |
10110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康复治疗学 |
101005 |
仅物理 |
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
3+1+2模式 |
运动康复 |
040206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中药学 |
100801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药学 |
100701 |
仅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药物制剂 |
100702 |
仅物理 |
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
|
3+1+2模式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100802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制药工程 |
081302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生物工程 |
083001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2701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应用心理学 |
071102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英语 |
05020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市场营销 |
120202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医学信息工程 |
080711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
3+1+2模式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20102 |
仅物理 |
不提科目要求 |
注意:具体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分省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为准。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4年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57年成立湖南中医药研究所,1960年设立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65年省中医药研究所整体并入,1972年重新分出恢复原建制,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2002年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8年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长戴爱国。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中医药学科特色全面提升。现有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药学入选“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构建了国家、部省、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0个。在2017年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位列榜单。中医诊断学继续保持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等重点学科中医药特色鲜明,国内地位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49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67人,有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49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自主培养了国医大师、“*”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1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省芙蓉教学名师、省名中医等名师名医170余名。学校坚持引培并举,涌现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优秀人才、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芙蓉学者”、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人选等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积累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校坚持质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812人、研究生3022人。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15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5个。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
“十三五”以来,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70余项,省级奖励15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中医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中医院校“远志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主体的精英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科研大楼、实验动物中心,新增科研实验室2.40万平米,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6个;投资2.50亿的研究院传承创新科技大楼已开工建设。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69项,获批科研经费3.075亿元,实现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区域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大项目的突破;获专利授权481项及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6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学研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湖湘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验收。Atta院士中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一带一路”传统医药院士工作站落户我校;成立刘良院士工作站,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成功申报英文期刊《DIGITAL CHINESE MEDICINE》,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省内第一个获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的高校。
拥有5个校办合资企业,牵头成立了湖南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先后与省内各地市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开发中药新药70余个,科技成果转让62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达1.3亿元,三家直属附属医院院内制剂157个,近三年销售额达3.3亿余元。古汉养生精、乙肝宁颗粒剂、肝复乐片、驴胶补血颗粒、妇科千金片、四磨汤、代温灸膏、天麻首乌片、益龄精、虎耳草素片、心泰片等中药新药和中华皇欢液、神农茶、生力神功口服液等保健品等均由校(院)研制或参与研发,成为启迪古汉、九芝堂、千金药业、汉森制药、正清制药、湘潭飞鸽制药等省内外中药生产企业的拳头产品或知名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累积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为我国第一个中药缓释制剂;“胰宁注射液”填补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空白;肝复乐片是国内第一个抗癌Ⅱ类中药新药;安君宁是国内第一个戒毒中药;蜂蜡素胶囊是我省第一个中药Ⅱ类新药;“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研究成果在湖南省各大中医院推广应用,获湖南专利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微中药累计销售总额达10多亿元;古汉养生精上市后三十年经久不衰,是“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秘密技术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多年来作为滋肾补益类OTC药品一直位居湖南省药店销售榜单品排名前列,累计销售总额达50多亿元。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带动省内50多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1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
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7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齐全,知名专家众多。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首批新药(中药)临床试验机构,妇科、眼科、针灸科3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重点建设中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试验基地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基地,肛肠科、骨伤科、皮肤科3个专科入选湖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第二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原发性肝癌)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肿瘤病科和老年病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建设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担当,落实省委指示,开出2个中药预防处方,向全省发放640余万份,派出47名专家下沉14个市州指导疫情救治工作,派出153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工作获国家级、省级集体奖励5项、个人奖励25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现有境外学生358名,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学生遍布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首个联络点成功落户我校,以此为依托建设了“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开展了全省首个境外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在卢森堡、俄罗斯、阿联酋开设中医医疗中心。成功获批2017、2018、2019年度汉办巡演项目,赴芬兰、爱沙尼亚、挪威、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八国开展巡演活动。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重点对台交流项目高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