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37 | 16139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6 | 3636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14 | 3186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8 | 文科 | 本一 | 614 | 2927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12 | 18358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606 | 13715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0 | 文科 | 本一 | 606 | 3880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603 | 14629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602 | 13858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93 | 3113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92 | 14104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9 | 文科 | 本一 | 590 | 327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86 |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7 | 文科 | 本一 | 581 | 3082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2 | 文科 | 本一 | 581 | -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80 | 27041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79 | 13936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77 | 29841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68 | 32459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6 | 文科 | 本一 | 564 | 3310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4 | 文科 | 本一 | 564 | 3644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4 | 理科 | 本一 | 563 | 41384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53 | 3777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53 | 15703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49 | 29156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5 | 文科 | 本一 | 549 | 3439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13 | 文科 | 本一 | 544 | 4222 |
1、北京化工大学工科试验班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6人;
2、北京化工大学工科试验班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1人;
3、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4、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类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19人;
5、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6、北京化工大学法学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文科招生计划人数为1人;
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5000元/年;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11 |
2 |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5000元/年;含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 |
3 |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5000元/年;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1 |
4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5000元/年;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5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机器人方向)(50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 |
6 |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中意设计双学位)(60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 |
7 |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5000元/年;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19 |
8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11 |
9 | 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40000元/年;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 |
10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生物过程工程)(50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 |
11 | 法学(卓越实验班)(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1 |
12 | 英语(5000元/年;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3 |
13 | 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5000元/年;含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12 |
北京工业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本科 |
2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4 | 土木工程(茅以升班) | 土木类 | 本科 |
5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7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8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0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11 | 工业设计 | 机械类 | 本科 |
12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本科 |
13 | 数字媒体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4 | 软件工程(实验班)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6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本科 |
17 | 能源动力类 | 能源动力类 | 本科 |
18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1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2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21 | 交通工程(实验班) | 交通运输类 | 本科 |
22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3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本科 |
25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26 | 信息安全(实验班)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7 | 生物技术(实验班)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28 | 城乡规划(五年制) | 建筑类 | 本科 |
29 | 建筑学(五年制) | 建筑类 | 本科 |
30 | 经济统计学 | 经济学类 | 本科 |
31 | 智能建造 | 土木类 | 本科 |
32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33 | 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本科 |
3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35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类 | 本科 |
36 | 物联网工程(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7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38 | 社会学(按社会学类大类招生) | 社会学类 | 本科 |
39 | 社会工作(按社会学类大类招生) | 社会学类 | 本科 |
40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41 | 纳米材料与技术(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 材料类 | 本科 |
42 | 材料科学与工程(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 | 材料类 | 本科 |
43 | 智能制造工程(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 机械类 | 本科 |
44 | 机械工程(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 机械类 | 本科 |
45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实验班) | 交通运输类 | 本科 |
46 | 化学生物学 | 化学类 | 本科 |
47 | 雕塑(按美术学类大类招生) | 美术学类 | 本科 |
48 | 绘画(按美术学类大类招生) | 美术学类 | 本科 |
49 | 数字媒体艺术(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0 | 工艺美术(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1 | 服装与服饰设计(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2 | 产品设计(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3 | 环境设计(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4 | 视觉传达设计(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 | 设计学类 | 本科 |
5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56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57 |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58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9 | 物联网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计算机类 | 本科 |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05人,研究生6768人(其中博士885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675人,学历留学生31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09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入选专家7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 “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9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7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1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5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6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引智基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入选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中仅有的3所“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业院校之一。2017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18亿元,获专利授权483项,鉴定成果7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三权”改革。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20多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