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一流本科专业: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会计学、能源化学工程、软件工程、休闲体育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法学、美术学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2 |
安全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3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6 |
制药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7 |
环境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1 |
油气储运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2 |
金属材料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3 |
会计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2、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其他重点专业:
常州大学优势专业一览
类 别 | 数量 | 专业名称 | 授予年份 |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 | 2 | 安全工程 | 2013 |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省级品牌专业 | 2 | 应用化学 | 200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08 | ||
省级特色专业 | 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05 |
油气储运工程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2008 | ||
制药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0 | ||
环境工程 | |||
会计学 | |||
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按类建设) |
7 | 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2 |
材料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 |||
矿业类(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环境工程)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 |||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 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安全工程 | |||
会计学 | |||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14(3年) |
2017(6年) | |||
制药工程 | 2015(3年) | ||
2018(6年) | |||
安全工程 | 2015(3年) | ||
2018(6年)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2017(3年)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7(3年)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3年) | ||
油气储运工程 | 2019(6年) | ||
金属材料工程 | 2019(6年) |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