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A- |
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3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14 | 土木工程 | B- |
4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C+ |
5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6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7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19 | 矿业工程 | C+ |
8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9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国家特色专业 | 专业方向 | 入选批次 |
1 | 西安科技大学 | 采矿工程 | 煤矿与安全工程 | 第一批 |
2 | 西安科技大学 | 安全工程 | 煤矿与安全工程 | 第一批 |
3 | 西安科技大学 | 测绘工程 | 第二批 | |
4 | 西安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第三批 | |
5 | 西安科技大学 | 自动化 | 第四批 | |
6 | 西安科技大学 | 土木工程 | 第四批 | |
7 | 西安科技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第六批 | |
8 | 西安科技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第六批 |
2021年陕西艺术类文化课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艺术(文)文化课本科分数线305分,专科分数线105分;
艺术(理)文化课本科分数线256分,专科分数线105分。
202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课统考成绩揭晓:
202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课、播音编导类专业基础课全省统考分数线已经划定。
美术类:本科196分,高职(专科)169分。
播音编导类:本科78分,高职(专科)71分。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2018年8月,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2020年7月,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1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