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媒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2、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3、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4、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理科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5、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文科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6、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安徽2021年高考文科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经济学类(5000元/年;含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数字经济)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2 |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 |
3 | 汉语言(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4 | 广告学(计算广告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 |
5 | 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6 | 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7 | 通信工程(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8 | 通信工程(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方向)(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9 | 广播电视工程(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0 | 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2 | 物联网工程(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3 | 数字媒体技术(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4 | 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影像技术方向)(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3 |
15 | 网络空间安全(55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6 | 公共关系学(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7 | 跨境电子商务(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8 | 艺术管理(8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2 |
19 | 广播电视学(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2 |
20 | 传播学(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3 |
21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2 |
22 | 文化产业管理(5000元/年)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2 |
院校基础信息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综合排名 | 43 | 74 |
所属地区 | 北京朝阳区 | 北京朝阳区 |
创办时间 | 1954年 | 1960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 | 公办 |
隶属于 | 教育部 | 市政府 |
学科层次 | 本科 | 本科 |
院校类型 | 语言 | 理工 |
985 | - | - |
211 | √ | √ |
双一流A | - | - |
双一流B | - | - |
院系数 | 16 | 9 |
专业数 | 78 | 65 |
博士点 | 8 | 20 |
硕士点 | 30 | 51 |
男生占比 | 63 | 60 |
女生占比 | 37 | 40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体育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海南国际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等直属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市*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媒体融合与视听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国家广告研究院等12个其他高级别科研平台和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等32个校级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