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各专业招生人数,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综合
专业名称 | 年份 | 省份 | 学制 | 层次 | 计划数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6 |
环境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6 |
机械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2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5 |
生物制药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8 |
机器人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6 |
物联网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18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6 |
电子商务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4 |
会展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6 |
安全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14 |
制药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9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3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50 |
自动化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8 |
会计学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74 |
市场营销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8 |
物流管理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8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8 |
旅游管理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4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9 |
化学工程与工艺(双培)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8 |
会计学(外培)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外培)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培) | 2022 | 北京市 | 四年 | 本科 | 2 |
备注:以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如需查询其他省份,请点击这里:https://zhaosheng.bipt.edu.cn/content/bipt/424383d6-c7f8-11e6-a80e-00163e002f0f.htm#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简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位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学院前身是1978年创建的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和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1985年,学校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1992年,在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395位,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北京化工学院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发展而来,1992年更为现名,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全过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年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下设11个教学院(部),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材料与化工、审计、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制药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8个本科专业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80人。现有教职工822名,其中专任教师549名,博士教师占63%,“双师型”教师占32%;此外,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72名。有*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名,北京市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3名,北京市长城学者8名,北京市教学名师、思政课特级教师16名,入选“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91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4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校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并于2012年加入CDIO国际合作组织;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已有7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5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1项;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4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
学校将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先后与燕山石化、中关村软件园等181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起“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机制。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并在“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电子设计、化工设计、智能机器人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能源科技创新和城市安全运行为主线,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现有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10个,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十三五”期间,新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75项,新增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8项,新增承担企业横向课题795项,新增省部级、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26项,新增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