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简称中石大(CUP),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1月学校更为现名。
北京校本部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类)一览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校本部2022年设置了2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共包含35个本科专业,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详情见下表。人工智能、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22年首次招生专业。
学院 | 专业(类) | 科类 | “3+3”选科要求 | “3+1+2”选科要求 | |
首选科目 | 再选科目 | ||||
地球科学学院 | 地质类(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类 | 物理或化学或生物 | 物理 | 化学或生物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理工类 | 物理或化学或生物 | 物理 | 化学或生物 |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机械类(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地球物理学院 | 地球物理学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海洋油气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碳储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理学院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应用化学 | 理工类 | 物理或化学 | 物理 | 化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类(能源经济、金融学) | 理工类 | 物理或化学或生物 | 物理 | 无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必选物理 | 物理 | 无 |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无 | 物理或历史 | 无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史类 | 必选政治 | 物理或历史 | 政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史类 | 无 | 物理或历史 | 无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 2018年5月更新的数据,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和Geosciences(地球科学)。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76人、硕士研究生5620人、博士研究生1253人、留学生455人,在校生总数1.5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教授239人,副教授374人,博士生导师2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千人计划” 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4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0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94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2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6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232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
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24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25家石油石化单位签署了“订单式”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155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0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