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排名全国第65位,在满分100分的机制下获得综合62.7分,被校友会评为5星级的中国一流大学。根据2022校友会北京市大学排名可知,北京化工大学在北京市内排名第14。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71 | 2716 | 物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38 | 5181 | 物 和 化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浙江 | 2021 | 综合 | 1段 | 626 | 20393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8 | 2818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云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6 | 2288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6 | 3636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贵州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3 | 2027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12 | 18358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江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11 | 2052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10 | 12600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重庆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9 | 11925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辽宁 | 2021 | 历史 | 本科 | 607 | 1860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6 | 19760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06 | 17463 | |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专项)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6 | 14036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605 | 2010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辽宁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5 | 9467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5 | 10258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4 | 20763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04 | 12504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4 | 14812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3 | 12248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0 | 23183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0 | 9728 |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600 | 3877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600 | 12018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专项) | 理工 | 湖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99 | 4011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云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98 | 7904 | |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专项)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8 | 17185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7 | 13135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江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95 | 9812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5 | 11219 | 物理+选考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山东 | 2021 | 综合 | 1段 | 595 | 19813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重庆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94 | 3056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93 | 31136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1 | 29460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88 | 2104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7 | 2969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山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86 | 1690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四川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86 | 3889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5 | 22919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5 | 18333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3 | 6485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3 | 2576 |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2 | 37587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1 | 3830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80 | 1040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8 | 21808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77 | 5713 | 历史+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山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73 | 9633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广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72 | 9552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2 | 21710 | 物理+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0 | 26237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山东 | 2021 | 综合 | 1段 | 569 | 39138 | 不限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9 | 23578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8 | 19991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8 | 21004 | 物理+选考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陕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66 | 3141 |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3 | 31922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宁夏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62 | 840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黑龙江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62 | 1515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陕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3 | 13147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甘肃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52 | 2045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贵州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0 | 10006 | |
北京化工大学(预科) | 理工 | 云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0 | 23860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吉林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49 | 1854 |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47 | 58306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新疆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43 | 1031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43 | 7261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黑龙江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42 | 9008 | |
北京化工大学(A1) | 理工 | 山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A1 | 532 | 22760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吉林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32 | 9398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甘肃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27 | 8937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新疆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14 | 5155 |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12 | 11775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上海 | 2021 | 综合 | 本科 | 507 | 14212 | 物 和 化 |
北京化工大学(B)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理科 | 本一B | 493 | 14955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宁夏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88 | 4076 | |
北京化工大学 | 理工 | 青海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55 | 3927 | |
2022北京化工大学寒假放假时间安排校历及什么时候开学时间规定 |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及有哪些院系2022年(参考) |
北京化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附排名简介校友评价(10条) | 北京化工大学在重庆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新疆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四川省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在上海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
北京化工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获奖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获奖人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 | ||
国家助学金 | 一等4000元/学年;二等3000元/学年;三等2000元/学年。 |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每年下达的名额,原则上按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并适当向低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实现符合条件的申请学生全覆盖。 | ||
国家助学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基层就业国家资助 | 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名额确定 | ||
地方政府资助 | 北京市高校家庭困难学生饮水、洗澡、电话补助 | 按照拨款情况发放,每生每年185元。 | 根据拨款情况确定,可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 |
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 | 按照政府拨款情况确定 | 根据拨款情况确定,可实现新疆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 ||
校内资助 | 困难补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原则上每人每年累计获得临时困难补助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发放金额不超过1000元。特殊情况下,经学院申请、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可给予学生更高额度的补助金额。 | 无限制 |
专项困难补助 | 根据各资助项目要求确定 | 无限制 | ||
校设奖学金 | 人民奖学金 | 一等奖学金1000元/学期,二等奖学金600元/学期,三等奖学金400元/学期,单项奖学金300元/学期 | 按照专业学生人数比例进行评选(一等2%,二等7%,三等10%,单项3%) | |
素质拓展奖学金 | 根据获奖等级一次性奖励300-3000元 | 根据当年学生实际获奖与申请情况及年度预算调整人数 | ||
优秀生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1000元 | 不超过当届本科生总人数5% | ||
社会资助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1000-10000元 | 根据设立的奖学金具体要求评选 | ||
校内无息借款 | 由学校提供的小额短期无息借款,一等2000/年,二等1500元/年。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证书或取得院级及以上的荣誉时,可根据规定进行减免。 | 一等名额不超过通过该年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总数的4%; | ||
二等名额不超过通过该年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总数的3%。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每月400-520元; | 每年参与校内勤工助学学生约3400人,校外勤工助学学生约500人 | ||
临时岗位:每小时15-20元。 | ||||
学费减免 | 学费减免的金额为学生本学年应缴纳的学费(不含住宿费和其他费用),分为全额减免与半额减免两档,原则上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助航基金(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每年总金额40万,根据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人数确定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全覆盖 | ||
绿色通道 | 含缓交学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床上用品、爱心教材、助航基金、伙食补贴等资助项目。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全覆盖 | ||
助力成长资助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视野提升锻炼资助 | 根据不同海外项目,全额资助短期海外交流学习,每年每生5000-20000元不等 | 每年通过选拔参与学生约20-30人 | |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05人,研究生6768人(其中博士885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675人,学历留学生31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09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入选专家7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 “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9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7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1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5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6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引智基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入选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中仅有的3所“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业院校之一。2017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18亿元,获专利授权483项,鉴定成果7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三权”改革。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20多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海外名师项目”、“学校特色项目”等,正逐步引领我校科研团队走向世界。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114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于2017年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已经与30多所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海外学习项目,2017年学生海外学习项目共派出362人,在校留学生总数601人。学校持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2017年度,学校派出教职工158团组/286人次临时出国(境)公干,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63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16名。2017年学校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来自43所中外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嘉宾共100余人参加论坛,参会的21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北化宣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有25位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17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7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