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录取情况
省市 |
批次 |
科类 |
录取最高分 |
录取最低分 |
上海 |
艺术本科 |
艺术 |
674.68(合成分) |
650.94(合成分) |
湖南 |
艺术本科 |
艺术 |
452.6(合成分) |
393.6(合成分) |
江苏 |
艺术本科 |
艺术 |
471.77(合成分) |
466.86(合成分) |
湖北 |
艺术本科 |
艺术 |
429.6(合成分) |
420.2(合成分) |
安徽 |
艺术本科 |
艺术 |
560.5(合成分) |
526.5(合成分) |
江西 |
提前本科 |
艺术 |
658(合成分) |
608.47(合成分) |
河南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31 |
627 |
甘肃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42 |
536 |
山西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91 |
591 |
河北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28 |
619 |
安徽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21 |
615 |
宁夏 |
国家专项 |
理工 |
488 |
483 |
江西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04 |
603 |
贵州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58 |
554 |
四川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15 |
608 |
湖南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03 |
599 |
广西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58 |
549 |
新疆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05 |
489 |
陕西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66 |
556 |
上海 |
地方农村专项 |
物理组 |
507 |
488 |
上海 |
地方农村专项 |
物化生组 |
508 |
498 |
云南 |
国家专项 |
理工 |
611 |
607 |
湖北 |
国家专项 |
理工 |
596 |
589 |
内蒙古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77 |
540 |
江苏 |
本科一批 |
理工 |
386 |
376 |
江苏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373 |
350 |
江苏 |
本科一批 |
文史 |
374 |
369 |
江苏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文史 |
364 |
355 |
北京 |
本科批 |
不限组 |
578 |
574 |
物理组 |
600 |
572 |
||
物化生组 |
574 |
573 |
||
北京 (中外合作) |
本科批 |
不限组 |
570 |
565 |
物理组 |
574 |
570 |
||
广东 |
本科批 |
理工 |
600 |
583 |
广西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8 |
558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71 |
540 |
|
黑龙江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1 |
569 |
重庆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86 |
567 |
重庆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72 |
511 |
河南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37 |
620 |
河南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26 |
575 |
河南 |
本科一批 |
文史 |
607 |
591 |
河南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95 |
588 |
山东 |
本科一批 |
综合改革 |
630 |
580 |
江西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09 |
598 |
江西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90 |
577 |
宁夏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27 |
490 |
安徽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24 |
608 |
安徽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13 |
586 |
安徽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96 |
576 |
安徽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96 |
574 |
贵州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87 |
549 |
本科一批 |
文史 |
601 |
586 |
|
河北 |
本科批 |
理工 |
637 |
621 |
天津 |
本科批 |
物理组 |
640 |
624 |
物化生组 |
623 |
621 |
||
不限组 |
628 |
628 |
||
天津 (中外合作) |
本科批 |
物理组 |
616 |
612 |
不限组 |
615 |
613 |
||
云南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23 |
592 |
辽宁 |
本科批 |
理工 |
605 |
595 |
辽宁 (中外合作) |
本科批 |
理工 |
585 |
565 |
辽宁 |
本科批 |
文史 |
610 |
597 |
海南 |
本科批 |
物理组 |
658 |
634 |
物化生组 |
654 |
638 |
||
不限组 |
648 |
642 |
||
四川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27 |
603 |
陕西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72 |
549 |
湖南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14 |
602 |
湖南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7 |
586 |
上海 |
本科批 |
物理组 |
529 |
509 |
物化生组 |
528 |
510 |
||
化学组 |
527 |
517 |
||
不限组 |
520 |
504 |
||
福建 |
本科批 |
理工 |
596 |
578 |
文史 |
590 |
576 |
||
吉林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0 |
550 |
湖北 |
本科一批 |
理工 |
608 |
594 |
山西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0 |
569 |
山西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69 |
555 |
甘肃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54 |
527 |
甘肃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24 |
458 |
甘肃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63 |
552 |
甘肃 (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文史 |
555 |
541 |
新疆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55 |
530 |
西藏 (汉族) |
本科一批 |
理工 |
593 |
579 |
西藏 (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 |
理工 |
364 |
359 |
2020年山东省秋季招生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专业组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 |
物理 |
614 |
608 |
工科试验班(电子与信息类) |
物理 |
630 |
616 |
理科试验班 |
物理 |
615 |
6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 |
物理 |
596 |
59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合作高校为德国富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 |
物理 |
594 |
59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 |
物理 |
602 |
59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 |
物理 |
601 |
594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科实验班) |
物理或化学或生物 |
606 |
601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不限 |
612 |
607 |
新闻传播学类 |
不限 |
606 |
602 |
工商管理(中美合作) |
不限 |
594 |
585 |
英语(中美合作) |
不限 |
594 |
586 |
工商管理(中英合作) |
不限 |
590 |
590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 |
不限 |
587 |
580 |
2020年浙江省秋季招生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专业组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 |
物理 |
635 |
630 |
工科试验班(电子与信息类) |
物理 |
640 |
63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
物理 |
629 |
62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合作高校为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 |
物理 |
629 |
62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科实验班) |
物理 |
638 |
630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化学 |
643 |
640 |
新闻传播学类 |
化学 |
646 |
642 |
英语(科技翻译) |
不限 |
640 |
640 |
日语 |
不限 |
639 |
639 |
德语 |
不限 |
644 |
64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合作) |
不限 |
638 |
638 |
英语(中美合作) |
不限 |
637 |
634 |
工商管理(中英合作) |
不限 |
640 |
638 |
设计学类 |
不限 |
614 (学校合成分) |
604 (学校合成分) |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5 | 理科 | 本一 | 614 | 14112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08 | 17810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96 | 14577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93 | 14382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89 | 13987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一 | 586 | 29696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84 | 15722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84 | 32223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73 | 24510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66 | 14318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63 | 26395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0 | 33545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51 | 32626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44 | 24466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4 | 理科 | 本一 | 544 | 15144 |
上海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37 | 17018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23 | 59970 |
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14 | 理科 | 本一 | 495 | 47367 |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6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1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商飞、华为、上海电气、光明食品(集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科院上海分院、核八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进而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