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1人;
2、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类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6人;
3、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类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4、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4人;
5、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6、四川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广东2021年高考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1人;
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经济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2 | 金融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3 | 金融数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4 | 法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5 | 教育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6 | 科学教育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7 | 教育技术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8 | 学前教育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9 | 小学教育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0 | 英语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11 | 俄语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2 | 法语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3 | 广播电视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4 | 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15 | 数学类(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 |
16 | 物理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 |
17 | 化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 |
18 | 地理科学类(070501.地理科学+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3 |
19 | 地理信息科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0 | 生物科学类(071001.生物科学+071002.生物技术)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 |
21 | 心理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22 | 统计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4 | 电子信息类(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 |
25 | 计算机类(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2.软件工程+080903.网络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 |
26 | 环境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7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8 | 安全工程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29 | 工程造价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30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2 |
31 | 工商管理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2 | 市场营销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3 | 会计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4 | 财务管理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5 | 审计学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6 | 公共事业管理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7 | 旅游管理 | 广东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1 |
38 | 经济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39 | 法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40 | 思想政治教育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4 |
41 | 教育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42 | 学前教育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43 | 小学教育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44 | 汉语言文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6 |
45 | 汉语国际教育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46 | 秘书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47 | 英语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2 |
48 | 俄语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49 | 法语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0 | 广播电视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1 | 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2 | 历史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6 |
53 | 地理科学类(070501.地理科学+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3 |
54 | 心理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5 | 工商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6 | 市场营销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7 | 会计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8 | 财务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59 | 审计学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60 | 公共事业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61 | 旅游管理 | 广东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1 |
大学名单 | 年份 | 省份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代表或,+代表且)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绘画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审计学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视觉传达设计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数字媒体艺术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产品设计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英语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工商管理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汉语言文学 | 政治/历史/地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环境设计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教育学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汉语国际教育 | 政治/历史/地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体育教育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法学 | 政治/历史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网络与新媒体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美术学 | 不限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秘书学 | 政治/历史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工程造价 | 物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物理学 | 物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地理科学 | 物理/化学/地理 |
四川师范大学 | 2020 | 山东 | 金融数学 | 物理/化学/生物 |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10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4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7.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
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