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志愿填报

北京科技大学在江苏招生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1-09 11:50:54

北京科技大学在江苏招生计划

1、北京科技大学数学类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2、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2人;

3、北京科技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6人;

4、北京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3人;

5、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类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9人;

6、北京科技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江苏2021年高考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6人;

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招生科目 招生批次 招生人数
1 工科试验班类(报考该专业须查阅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6
2 理科试验班(报考该专业须查阅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2
3 数学类(一年后可分流至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3
4 应用物理学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2
5 应用化学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2
6 机械类(一年后可分流至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10
7 材料科学与工程(报考该专业须查阅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9
8 冶金工程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6
9 能源动力类(一年后可分流至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6
10 通信工程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3
11 自动化类(一年后可分流至自动化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9
12 计算机类(一年后可分流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8
13 土木类(一年后可分流至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2
14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年后可分流至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3
15 工商管理类(一年后可分流至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4
16 储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江苏 2021 物理类 本科批 6
17 社会科学试验班(一年后专业分流,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历史类 本科批 7
18 外国语言文学类(一年后可分流至英语、日语、德语)(只招英语考生) 江苏 2021 历史类 本科批 6
19 工商管理类(一年后可分流至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详见院校招生简章) 江苏 2021 历史类 本科批 2

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双一流建设学科
1 北京大学 (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2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 清华大学 (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4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5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7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8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9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12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13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14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15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16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17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18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19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2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
21 外交学院 政治学
2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
23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24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25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26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27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28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29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30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
3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3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3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院校介绍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六十九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中国一重、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钢研、河钢集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本部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全校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4.1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实体馆藏241万余册(件)。定期出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5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

截至2021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3853人,各类研究生12591人(其中硕士生8610人、博士生3981人),国际学生812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5958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9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64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957人,其中专任教师2067人(含自主招收博士后),在站博士后386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双聘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21年9月,共申请专利10596项,授权专利6833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82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学校“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科学贡献。近五年学校“露天转地下高效转型建设大型数字化地下金属矿山的研究与实践”“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8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