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奖学金有哪些、一般多少钱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奖学金、助学金设置情况,供大家参考:
浙江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每年300余人,具体以中央下拨为准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约为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3%,具体以中央下拨为准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3300元 | 约为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具体以中央下拨为准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基层就业国家资助 | 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新生入学路费补助根据实际车票路费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元;新生入学生活费补助,分为500元和1000元两档;另有日常生活用品、励志书籍大礼包 | 无限制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地方政府资助 | 省政府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6000元 | 约占二年级(含)以上学生的4% | |
校内资助 | 困难补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一般1次最高不超过2000元,一学年总额不超过4000元 | 无限制 |
春节慰问金 | 200元/人 | 无限制 | ||
校内奖学金 | 浙江大学奖学金 | 每年:一等6000元;二等4000元;三等2000元 | 不超过31%(一等不超过3%,二等不超过8%,三等不超过20%) | |
勤工助学 | 每小时18元,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 每月不超过40小时 | 无限制 | ||
学费减免 | 不同专业有区别,一学年不超过6900元 | 无限制 | ||
助力成长资助 | 家庭经济困难生教育实践项目(NSEP) | 普通项目一般不超过3500元/个,委托项目一般不超过5000元/个 | 无限制 |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长计划(SEGP) | 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广大受助学生提供一个互相激励、感恩社会的平台 | 无限制 | ||
家庭经济困难生境外研修计划(鸿鹄计划) | 往返路费、住宿费全额补助,有一定伙食补助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劳动育人创新项目 | 每个项目支持不超过5万元勤工助学专项经费 | 无限制 | ||
修远计划 | 高校交流往返的路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全额补助 | 无限制 | ||
向行计划 | 参观学习活动中的路费、培训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全额补助 | 无限制 | ||
开源课堂 | 提供教师酬金、学习用具、教材、场地等全额费用 | 20-30人/班,每学年开设3-5班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 | 每人不超过3000元,包括就业技能培训、职业照拍摄、职业装购置、面试路费补助等 | 无限制 | ||
爱心基金 | 1.首次确诊患重大疾病即预先补助人民币一万元; 2.因病治疗的医疗费补助标准为: (1)人民币3,000―30,000元(含)部分补助50%; (2)人民币30,000-50,000元(含)部分补助75%; (3)人民币50,000元以上部分补助100%。 3.其他符合条件酌情给予补助,补助金额一般情况不超过人民币2万元。 以上三种情况,补助金额年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个人在校期间获得补助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5万元。 |
无限制 | ||
春节补助 | 春节慰问及回乡路费的补助 | 无限制 | ||
寒衣补助 | 对新生越冬御寒衣物的补助 | 无限制 | ||
保险费补助 | 240元/人 | 无限制 | ||
军训补助 | 学生军训期间的营养补助 | 无限制 | ||
伙食补助 | 新生入学第一月80元/人,从第二月开始每月60元/人 | 无限制 | ||
伙食暗补 | 200元/人/月 | 无限制 | ||
校内无息借款 | 每年每人不超过4000元,,毕业前一次性将款项还清并满足相关条件可享受20%-100%的本金减免 | 不超过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3% | ||
社会资助 | 社会捐助助学金 | 每项1500元至20000元不等 | 每年资助600余人 | |
社会捐助奖学金 | 每项1500元至10000元不等 | 约占二年级(含)以上学生的4% | ||
1、浙江本科大学名单(60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省份 | 城市 | 层次 | 备注 |
1 | 浙江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3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4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5 | 浙江海洋大学 | 浙江 | 舟山 | 本科 | 公办 |
6 | 浙江农林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7 | 温州医科大学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公办 |
8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9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 金华 | 本科 | 公办 |
10 |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11 | 湖州师范学院 | 浙江 | 湖州 | 本科 | 公办 |
12 | 绍兴文理学院 | 浙江 | 绍兴 | 本科 | 公办 |
13 | 台州学院 | 浙江 | 台州 | 本科 | 公办 |
14 | 温州大学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公办 |
15 | 丽水学院 | 浙江 | 丽水 | 本科 | 公办 |
16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17 | 嘉兴学院 | 浙江 | 嘉兴 | 本科 | 公办 |
18 | 中国美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19 | 中国计量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0 | 浙江万里学院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公办 |
21 | 浙江科技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2 | 宁波工程学院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公办 |
23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4 |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5 | 浙江警察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6 | 衢州学院 | 浙江 | 衢州 | 本科 | 公办 |
27 | 宁波大学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公办 |
28 | 浙江传媒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29 | 浙大城市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30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公办 |
31 | 杭州医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32 | 湖州学院 | 浙江 | 湖州 | 本科 | 公办 |
33 | 温州理工学院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公办 |
34 | 嘉兴南湖学院 | 浙江 | 嘉兴 | 本科 | 公办 |
35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36 | 浙江音乐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公办 |
37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公办 |
38 | 浙江树人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39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浙江 | 绍兴 | 本科 | 民办 |
40 | 宁波财经学院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民办 |
41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浙江 | 金华 | 本科 | 民办 |
42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43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浙江 | 金华 | 本科 | 民办 |
44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民办 |
4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46 |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47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浙江 | 绍兴 | 本科 | 民办 |
48 |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民办 |
49 |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50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51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浙江 | 绍兴 | 本科 | 民办 |
52 |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53 |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54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浙江 | 嘉兴 | 本科 | 民办 |
55 | 温州商学院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民办 |
56 |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浙江 | 嘉兴 | 本科 | 民办 |
57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 浙江 | 金华 | 本科 | 民办 |
58 | 西湖大学 | 浙江 | 杭州 | 本科 | 民办 |
59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浙江 | 宁波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60 | 温州肯恩大学 | 浙江 | 温州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2、浙江专科学校名单(49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省份 | 城市 | 层次 | 备注 |
1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2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温州 | 专科 | 公办 |
3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4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金华 | 专科 | 公办 |
5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6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7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8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9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台州 | 专科 | 公办 |
10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温州 | 专科 | 公办 |
11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2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3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4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5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6 |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7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8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19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20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绍兴 | 专科 | 公办 |
21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22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嘉兴 | 专科 | 公办 |
23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湖州 | 专科 | 公办 |
24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衢州 | 专科 | 公办 |
25 |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丽水 | 专科 | 公办 |
26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金华 | 专科 | 公办 |
27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28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29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绍兴 | 专科 | 公办 |
30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31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 浙江 | 台州 | 专科 | 公办 |
32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舟山 | 专科 | 公办 |
33 |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34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浙江 | 温州 | 专科 | 公办 |
35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浙江 | 绍兴 | 专科 | 公办 |
36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公办 |
37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温州 | 专科 | 公办 |
38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 浙江 | 舟山 | 专科 | 公办 |
39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浙江 | 宁波 | 专科 | 公办 |
40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民办 |
41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绍兴 | 专科 | 民办 |
42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温州 | 专科 | 民办 |
43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民办 |
44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嘉兴 | 专科 | 民办 |
45 |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杭州 | 专科 | 民办 |
46 |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台州 | 专科 | 民办 |
47 |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 浙江 | 金华 | 专科 | 民办 |
48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湖州 | 专科 | 民办 |
49 | 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金华 | 专科 | 民办 |
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师资介绍对比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 2020年6月7日,************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全体哈工大人正奋力开创******、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 |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多项科研创新指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6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