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兰州大学的最低分和最低位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兰州大学在安徽理科最低位次为8802名可以报考上,文科最低位次为1570名可以报考上。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31 | 8947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5 | 理科 | 本一 | 624 | 9983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16 | 8802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一 | 612 | 9543 |
兰州大学(中外合作) | 综合 | 安徽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07 | 18375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6 | 理科 | 本一 | 605 | 8795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一 | 601 | 9846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2 | 理科 | 本一 | 600 | 11538 |
兰州大学(中外合作) | 综合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94 | 16233 |
兰州大学(中外合作) | 综合 | 安徽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79 | 21416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79 | 10209 |
兰州大学(中外合作) | 综合 | 安徽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78 | 18515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4 | 理科 | 本一 | 554 | 11339 |
兰州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51 | 11540 |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兰州大学各校区地址如下:
城关校区(注册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
榆中校区: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
学校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22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43 | 12897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627 | 2026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25 | 12135 |
兰州大学(较高收费) | 综合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624 | 24312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8 | 文科 | 本一 | 620 | 2197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0 | 文科 | 本一 | 618 | 2080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608 | 11526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理科 | 本一 | 608 | 12048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607 | 13303 |
兰州大学(较高收费) | 综合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606 | 21866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604 | 14189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9 | 文科 | 本一 | 598 | 2198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97 | 12020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文科 | 本一 | 591 | -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7 | 文科 | 本一 | 590 | 2174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89 | - |
兰州大学(较高收费) | 综合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87 | 23239 |
兰州大学(较高收费) | 综合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84 | 24624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77 | 14743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文科 | 本一 | 576 | 1998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文科 | 本一 | 571 | 2550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62 | 11719 |
兰州大学(医护类) | 综合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1 | 61408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文科 | 本一 | 559 | 2163 |
兰州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文科 | 本一 | 556 | 2343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79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88人。有研究生导师2031人;在站博士后220人;临床医学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有两院院士2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9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20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5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21人,硕士研究生12253人,博士研究生3161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