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大学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
2021 | 西北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75 | 2397 | |
2021 | 西北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51 | 13650 | |
2021 | 西北大学(中外合作)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17 | 23214 | |
2021 | 西北大学(文物类中外合作)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13 | 24538 | |
2020 | 西北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94 | 2357 | |
2020 | 西北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61 | 13714 | |
2020 | 西北大学(中外合作)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20 | 25866 | |
2019 | 西北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89 | 2468 | |
2019 | 西北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81 | 11709 | |
2019 | 西北大学(中外合作)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56 | 18583 |
年份 | 大学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
2021 | 兰州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91 | 1563 | |
2021 | 兰州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68 | 9900 | |
2020 | 兰州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608 | 1596 | |
2020 | 兰州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81 | 9563 | |
2019 | 兰州大学 | 陕西 | 文科 | 本一 | 595 | 2032 | |
2019 | 兰州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一 | 588 | 10261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兰州大学 | 草学 | A+ |
2 | 兰州大学 | 生态学 | A |
3 | 兰州大学 | 民族学 | B+ |
4 | 兰州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5 | 兰州大学 | 数学 | B+ |
6 | 兰州大学 | 物理学 | B+ |
7 | 兰州大学 | 化学 | B+ |
8 | 兰州大学 | 地理学 | B+ |
9 | 兰州大学 | 生物学 | B+ |
10 | 兰州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11 | 兰州大学 | 中国史 | B |
12 | 兰州大学 | 力学 | B |
13 | 兰州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14 | 兰州大学 | 工商管理 | B |
15 | 兰州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B- |
16 | 兰州大学 | 法学 | B- |
17 | 兰州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18 | 兰州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19 | 兰州大学 | 大气科学 | B- |
20 | 兰州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21 | 兰州大学 | 哲学 | C+ |
22 | 兰州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23 | 兰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24 | 兰州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25 | 兰州大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C+ |
26 | 兰州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27 | 兰州大学 | 临床医学 | C+ |
28 | 兰州大学 | 药学 | C+ |
29 | 兰州大学 | 社会学 | C |
30 | 兰州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31 | 兰州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C- |
32 | 兰州大学 | 地质学 | C- |
33 | 兰州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34 | 兰州大学 | 畜牧学 | C- |
35 | 兰州大学 | 口腔医学 | C- |
1、学费收费标准(人民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方向)为65000元/学年;
2、住宿费收费标准(人民币):1200元/学年。
说明:通常来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比较贵,少则2-3万元/年,通常都是5-6万元/年,10-20万元/年也有,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比普通专业录取分数低10-20分,甚至有些学校低20-30分,那些本身有出国意向、家庭条件不错但分数不够目标院校普通专业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
1.兰州本科学校名单【1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兰州大学 | 教育部 | 兰州市 | 本科 | |
2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3 | 兰州交通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4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5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6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7 | 兰州城市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8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9 | 西北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兰州市 | 本科 | |
10 | 甘肃政法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1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2 | 兰州工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3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4 | 兰州工商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5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省 | 兰州市 | 本科 | |
16 |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1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2.兰州专科学校名单【11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2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专科 | 民办 |
3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4 |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5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6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7 |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8 |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 甘肃省教育厅 | 兰州市 | 专科 | 民办 |
9 |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10 | 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
11 |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 甘肃省 | 兰州市 | 专科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79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88人。有研究生导师2031人;在站博士后220人;临床医学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有两院院士2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9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20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