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2022年在全国院校排名第516位,本省院校排名第9位。
2022大学排名 | 学校名称 | 省市 | 2022本省排名 | 类型 |
516 | 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 | 9 | 师范 |
山西大同大学是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校合并成立的多科性大学。
新成立的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煤海之乡大同,占地面积2400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新校区四大主体建筑:新教学主楼、科技实验楼、新图书馆、体育馆已基本竣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636万元,图书馆藏书180余万册。下设政法、文史、外国语、艺术、工学、医学、农学等16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5个,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2万人。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的比例为38%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21%,在读博士、硕士317名,占教师总数的24%。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强化基础学科,突出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思路,对原有学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建成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文艺学3个省重点扶持学科,确定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10个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成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体育教育 6 个校级品牌专业,基础化学、电子技术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
学校在全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煤炭深加工、辽金文学、北魏文化、云冈石窟保护、地方民俗、地方病防治、高寒地区作物等领域的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级科研项目109项;发表科技论文3675篇,其中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201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13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2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
发展中的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且有较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多科性大学。
序号 | 学校 |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
1 | 太原理工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 山西大学 | 哲学、物理学 |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69 | 28006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56 | 24290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49 | 30550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9 | 文科 | 本二 | 544 | 22445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8 | 文科 | 本二 | 539 | 23550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20 | 文科 | 本二 | 537 | 22352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10 | 30016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04 | 33982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7 | 文科 | 本二 | 495 | 24993 |
山西大同大学 | 综合 | 安徽 | 2016 | 文科 | 本二 | 494 | 27663 |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四校合并组成,2006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授权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山西省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联盟和“乌大张”高校教育联盟的主要成员,是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成员,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占地面积2121.6亩,建筑面积9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4亿元,馆藏图书271.93万册,纸质期刊1391种,电子图书527.95万册,电子期刊456.27万册。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设有21个学院,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3所,实习医院12所,其中,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师资915人,编制床位数5540张。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山西省一流专业3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山西省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专项特色专业1个。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山西省重点建设(扶持)学科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0059人,硕士研究生127人,继续教育学生14948人。
学校始终将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57人,博士教师384人(含在读博士93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5人,特聘教授18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等各类称号28人,“三晋英才”67人(含附属医院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
学校积极推进科研兴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与国家林草局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与大同市共建重点实验室8个,共建工程技术中心2个。近三年,教师完成各类科研课题642项,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48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869篇;出版专著199部;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百部篇工程”奖30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获“山西省高校学术成就奖”1人,获“山西省科技功勋奖”3人。
学校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阳高县人民政府、广灵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同大学华为ICT产业学院;与同煤集团、晋能集团、大齿集团、国药威奇达有限责任公司、云冈石窟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联合建设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人民网合作,探索中央媒体与地方高校合作新模式。同时,与美国培普丹大学、布鲁姆斯堡大学,英国贝利学院、伯尔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穆尔大学,韩国东国大学、草堂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将牢牢抓住“双一流”建设、“1331工程”建设和厅市共建历史机遇,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和高等教育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者和接班人;坚持质量立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坚持服务地方,努力成为大同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发动机、火车头,成为大同市的人才高地、信息高地、产业成果转化的集散地。争取早日建成区域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综合大学,用实际成果书写山西高等教育的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