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 专业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 |
---|---|---|---|
管理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运动康复 | |||
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体育教育 |
||
运动训练 | |||
武术与表演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舞蹈表演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
表演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排名 | 专业 | 推荐指数(人数) |
1 | 运动训练 | 4.7(81人) |
2 | 体育教育 | 4.4(74人) |
3 | 运动人体科学 | 4.3(56人) |
1、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353;
2、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河北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646;
3、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河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78673;
4、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云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8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1009;
5、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9464;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云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64 | 12224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湖北 | 历史 | 本科批 | 550 | 16330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河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48 | 28836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四川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45 | 16353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重庆 | 历史 | 本科批 | 536 | 14464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河北 | 历史 | 本科批 | 533 | 19646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515 | 121053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河北 | 物理 | 本科批 | 509 | 78673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二批 | 500 | 104717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98 | 51009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甘肃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494 | 9645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465 | 29464 |
2021 | 首都体育学院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431 | 39015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首都体育学院 | 体育学 | B+ |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62年,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20年,依据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我校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各类在校生总人数5046人,其中本科生32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4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20人,附属竞技体校学生287人,留学生101人。
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及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等2个直属研究机构。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旅游、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4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学校从1985年起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位,2011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体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我校“体育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我校体育学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107所参评高校的第8位,进入全国前10%行列。2021年,我校在软科中国体育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第3位。
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特色鲜明,设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6个特色科研团队,包括“冬奥会/冬残奥会冰雪项目科技服务团队”、“心理服务团队”、“田径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团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体育人工智能团队”以及“奥林匹克教育与研究团队”。先后助力国家队获得世锦赛和奥运冠军60项、亚军27项。现有50多名师生常驻国家队开展田径、射击、自由式滑雪、钢架雪车等15个运动项目的科技攻关服务,为国家队取得优异成绩保驾护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学校主办的《体育教学》杂志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是学校体育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期刊,得到社会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