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师范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陕西师范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3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4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本科 |
5 | 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6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7 | 哲学 | 哲学类 | 本科 |
8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类 | 本科 |
9 | 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10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本科 |
11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12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13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4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 |
15 | 地理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16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17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18 | 社会学 | 社会学类 | 本科 |
19 | 化学(创新实验班) | 化学类 | 本科 |
20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班)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2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3 | 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24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25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26 | 编辑出版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27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28 | 生物科学(基地班)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29 | 秘书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0 | 英语(创新实验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1 | 翻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2 | 俄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3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4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 |
35 | 古典文献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6 | 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实验班) | 数学类 | 本科 |
37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本科 |
38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39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0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1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2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本科 |
43 | 材料化学 | 材料类 | 本科 |
44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 |
45 | 世界史 | 历史学类 | 本科 |
46 | 法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47 | 音乐学(师范)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48 | 舞蹈学(师范)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49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本科 |
50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51 | 美术学(师范) | 美术学类 | 本科 |
52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53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54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类 | 本科 |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2020年奖励优秀学生158人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2020年奖励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生281人 | ||
国家助学金 | 一等国家助学金4000元;二等国家助学金3000元;三等国家助学金2000元。 | 2020年荣获一等国家助学金2311人、二等国家助学金359人、三等国家助学金14人 | ||
国家助学贷款 | 包括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 | ||
基层就业国家资助 | 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根据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实际入伍学生人数 | ||
师范生公费教育 | 在校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每月获得600元生活补助。 | 根据招生计划确定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发放绿色通道礼包等。 | 根据当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 ||
社会资助 |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助学金 | 每人资助5000元 | 每年资助学生10人 | |
校内奖助学金 | 邝淑贞姊妹助学金 | 每人资助1000元 | 24人 | |
文源奖学金 | 每人奖励2000元 | 10人 | ||
光正教育奖学金 | 每人奖励5000元 | 30人 | ||
邓海东助学金 | 每人资助2000元 | 12人 | ||
“隆基”卓越教师奖学金 | 每人奖励5000元 | 8人 | ||
“隆基”非师范专业奖学金 | 每人奖励5000元 | 8人 | ||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 | 每人奖励20000元 | 12人 | ||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 | 每人奖励10000元 | 12人 | ||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医学药学类专项) | 每人奖励20000元 | 7人 | ||
宝钢学生奖学金 | 每人奖励10000元 | 3人 | ||
叶圣陶奖学金 | 每人奖励3000元 | 16人 | ||
海亮奖学金 | 每人奖励5000元 | 20人 | ||
资生堂集团助学金 | 每人资助5000元 | 15人 | ||
“微义”营养助学计划 | 受助对象在受助期间每年资助5000元伙食费,5000元资助金按10个月逐月发放至校园一卡通(2月和8月不发),每月发放500元 | 10人 | ||
香港培才助学金 | 每人资助2000元 | 20人 | ||
学校资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放 |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每月不超480元; |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 | ||
临时岗位:每小时不低于12元 | ||||
助力成长资助 | 学生外语考试专项奖励基金 | 拔尖等级每人奖励3000元,优秀等级每人奖励2000元 | 拔尖等级的获奖学生不限名额,优秀等级名额根据奖励拔尖等级后的剩余金额和奖励标准确定 | |
勤助实践创新基金项目 | 重点项目支持资金8000元,一般项目支持资金4000元 | 2020年立项85项,参与学生1000余人 | ||
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 重点项目支持资金8000元,一般项目支持资金4000元 | 约重点项目10项,一般项目30项,参与学生600余人 | ||
优秀奖学金 | 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 | 2020年奖励学生2511人 | ||
优秀毕业生 | 每人奖励1000元 | 2020年奖励学生126人 | ||
先进班集体 | 每个先进班集体奖励2000元 | 2020年奖励先进班集体57个 | ||
优秀学生标兵 | 每人奖励3000元 | 2020年奖励优秀学生标兵32人 | ||
优秀学生干部 | 每人奖励200元 | 2020年奖励优秀学生干部356人 | ||
学习标杆宿舍 | 每个宿舍奖励1000元 | 2020年奖励学习标杆宿舍24个 | ||
学生年度人物 | 每人奖励5000元 | 2020年奖励学生年度人物10人 | ||
优秀学生 | 每人奖励200元 | 2020年奖励优秀学生1350人 |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7.1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现任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校长游旭群教授。
学校位于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部)、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有70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90篇博士论文入选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文,16篇硕士论文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2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重点*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9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5个,各类研究中心(所)80余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培训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和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学校现有教师198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5.6%,教师中有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10余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陕西省“三秦学者”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6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3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766人,研究生2023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9609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0624人),各类留学生808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48000余人。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3项;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认定,1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省级项目认定;2个项目(包含13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持续提升。近5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2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5项,教育部项目 158 项;出版著作888部,发表学术论文6733篇,1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共争取科技经费8.0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百项以上,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课题)9项,国家重大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专题任务1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145部,其中专著52部, 5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1266项,其中发明专利1033项,国外发明专利8项。
学校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省级示范学校”和“陕西省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厚德敦行”文化精神,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被国务院、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两校区图书馆面积5.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 401万册,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87个平台,263个数据库。学校还设有红烛校史馆和教育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历史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四部分组成。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成立已三十余年的学校出版总社是全国出版社会效益考核优秀单位,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在人文学术、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先后有600余种图书获国家或省部级大奖,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编辑出版有近五十年办刊历史的8种中学教学参考专业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定为学术期刊,其中7种刊物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34个国家的1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倡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学校自196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培养了来自全球114个国家的各类来华留学生8700余人。学校设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HSK考点”。
学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