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浙江省招生录取情况 | |||||
专业(类) | 录取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位次号 |
法学 | 54 | 597 | 584 | 587.2 | 64472 |
英语类 | 74 | 593 | 582 | 584 | 66466 |
网络与新媒体 | 57 | 598 | 582 | 584.5 | 6698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1 | 617 | 582 | 585.2 | 66508 |
新闻学 | 43 | 589 | 581 | 583.5 | 6779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0 | 593 | 581 | 583.6 | 67377 |
金融学 | 53 | 594 | 580 | 583.2 | 68903 |
财务管理 | 71 | 601 | 580 | 582.9 | 68558 |
日语 | 26 | 591 | 580 | 583.4 | 6853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2 | 589 | 579 | 580.6 | 6969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1 | 586 | 579 | 580.6 | 69958 |
国际商务 | 53 | 581 | 577 | 577.8 | 72488 |
电子信息工程 | 87 | 598 | 577 | 579.8 | 71811 |
电子商务 | 39 | 588 | 576 | 578.3 | 72840 |
工业设计 | 37 | 593 | 576 | 579.2 | 7293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9 | 585 | 576 | 578.7 | 73185 |
物流管理 | 40 | 586 | 575 | 576.8 | 74154 |
自动化 | 34 | 587 | 575 | 577.1 | 74465 |
生物工程 | 36 | 588 | 574 | 577.1 | 75225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32 | 580 | 573 | 575 | 7649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4 | 594 | 573 | 577.8 | 76851 |
化工与制药类 | 37 | 581 | 572 | 574 | 77622 |
机械工程 | 138 | 606 | 571 | 574.6 | 78413 |
土木工程 | 108 | 585 | 571 | 574.1 | 78966 |
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 | 16 | 583 | 568 | 570.5 | 82338 |
金融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41 | 577 | 567 | 569.6 | 83407 |
艺术类 | |||||
专业(类) | 录取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位次号 |
数字媒体艺术 | 48 | 567 | 555 | 557 | B-04916 |
环境设计 | 23 | 561 | 556 | 557.3 | B-04791 |
2019年省外招生录取情况 | |||||
省份 | 批次 | 科类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河南 | 一批 | 文科 | 559 | 549 | 551.19 |
理科 | 554 | 529 | 534.69 | ||
河北 | 二批 | 文科 | 561 | 553 | 555.7 |
理科 | 530 | 507 | 514.35 | ||
安徽 | 二批 | 文科 | 565 | 556 | 557.1 |
理科 | 557 | 498 | 502.61 | ||
四川 | 二批 | 文科 | 543 | 537 | 540.6 |
理科 | 566 | 541 | 545.83 | ||
湖北 | 二批 | 理科 | 514 | 501 | 504.5 |
江苏 | 二批 | 文科 | 336 | 332 | 333.8 |
理科 | 352 | 340 | 341.58 | ||
新疆 | 二批 | 文科 | 506 | 503 | 505.2 |
理科 | 451 | 443 | 447.2 | ||
广东 | 本科批 | 文科 | 553 | 541 | 543.63 |
理科 | 511 | 486 | 490.78 | ||
福建 | 二批 | 文科 | 546 | 537 | 540.4 |
理科 | 503 | 483 | 485.99 | ||
重庆 | 二批 | 理科 | 561 | 511 | 520.07 |
广西 | 二批 | 文科 | 525 | 507 | 513.5 |
理科 | 525 | 489 | 497.68 | ||
贵州 | 二批 | 文科 | 577 | 524 | 531.05 |
理科 | 479 | 448 | 454.85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9年专升本首轮投档分数线(院校代码:0019)
类别 |
专业名称 |
计划数 |
录取数 |
省控线 |
投档线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文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 |
30 |
189 |
216 |
220 |
217 |
文史 |
市场营销 |
20 |
20 |
189 |
213 |
217 |
214.1 |
文史 |
新闻学 |
40 |
44 |
189 |
215 |
229 |
217.3 |
理工 |
通信工程 |
40 |
40 |
171 |
210 |
236 |
215.7 |
理工 |
土木工程 |
40 |
40 |
171 |
219 |
248 |
227.4 |
经管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 |
23 |
135 |
225 |
236 |
229.7 |
经管 |
市场营销 |
20 |
22 |
135 |
221 |
239 |
225.5 |
注:1.最终录取结果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为准。
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办学理念,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位于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总建筑面积约39.04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配套设施,建有各类高标准教学实验室59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共享各类数字资源。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48万余册。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甬江学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184名。专任教师队伍中42%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3%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1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学校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商学院、传媒与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直属单位。教育部备案专业40个,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学校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过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已有4.6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5%左右,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等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十二五”以来)、省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点2个,市级重点学科19个、重点专业17个、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创新团队9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特色学院1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形成立足区域、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建成各级各类研究机构79个(市级及以上27个)。2020年,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9742万元。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与宁波市委组织部等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优势骨干企业总裁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家10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为特色,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局面。学校与19个国家(地区)52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斯谟”(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学分互认、“3+1”双学位、本硕直通车等学生交流项目。疫情前,年均290名学生参加各类出国境交流交换学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