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分数参考

广东工业大学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 2024-08-07 19:10:40

以下这些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东工业大学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东工业大学在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9 理科 本一 615 24431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20 理科 本一 605 23365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8 理科 本一 604 25081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21 理科 本一 590 26156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6 理科 本一 576 28908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8 文科 本一 576 7489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9 文科 本一 570 7360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3 文科 本一 567 6360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7 理科 本一 566 26904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3 理科 本一 565 29467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21 文科 本一 564 9027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7 文科 本一 562 7843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6 文科 本一 561 7478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20 文科 本一 557 7448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4 文科 本一 557 6011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5 理科 本一 555 28320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4 理科 本一 552 27451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5 文科 本一 552 9184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2 文科 本二 504 -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四川 2012 理科 本二 498 -

五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在广东三年录取分数线汇总表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30 29617 历史+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26 31890 历史+(化学或生物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26 31696 历史+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21 34855 历史+(化学或生物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21 105698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18 108753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16 38318 历史+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14 114506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13 115504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05 46081 历史+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04 128740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01 131853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499 135582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496 53308 历史+化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495 140310 物理+不限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494 141705 物理+化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480 66793 历史+化学
2021 五邑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475 168258 物理+化学
2020 五邑大学(市外地区) 广东 文科 本科 515 32241
2020 五邑大学 广东 文科 本科 501 41604
2020 五邑大学(市内地区) 广东 文科 本科 501 41604
2020 五邑大学(市外地区) 广东 理科 本科 493 115962
2020 五邑大学 广东 理科 本科 480 131472
2020 五邑大学(市内地区) 广东 理科 本科 480 131472
2019 五邑大学(市外地区) 广东 文科 本科 539 25002
2019 五邑大学 广东 文科 本科 525 35268
2019 五邑大学(市内地区) 广东 文科 本科 525 35268
2019 五邑大学(市外地区) 广东 理科 本科 475 99711
2019 五邑大学 广东 理科 本科 448 133846
2019 五邑大学(市内地区) 广东 理科 本科 448 133846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59 60152 物理+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58 61301 物理+化学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54 17022 历史+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50 70135 物理+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39 82994 物理+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物理 本科 536 86653 物理+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32 28570 历史+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31 29157 历史+不限
202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历史 本科 517 38265 历史+不限
2020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理科 本科 552 53027
2020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文科 本科 542 17506
2020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广东 理科 本科 534 69740
2020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广东 文科 本科 525 26137
2020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广东 文科 本科 505 39117
2020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广东 理科 本科 490 119713
2020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广东 文科 本科 477 61009
2020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广东 理科 本科 469 144818
2019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文科 本科 553 16642
2019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广东 文科 本科 542 22659
2019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理科 本科 519 52911
2019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广东 文科 本科 518 40751
2019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广东 理科 本科 511 60212
2019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广东 文科 本科 498 59432
2019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广东 理科 本科 441 142626
2019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广东 理科 本科 430 157838

广东工业大学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 资助金额 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 国家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8000元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下达名额确定
国家励志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5000元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下达名额确定
国家助学金 每生每年2000-4000元,分为2-3档,原则上人均不低于3300元/年,具体标准根据当年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人数确定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下达名额确定
国家助学贷款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无限制
绿色通道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无限制
地方政府资助 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 每人不超过6000元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每生每年10000元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 一次性资助15000元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参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 退费标准为本专科每生每年8000元(艺术类和特殊教育12000元)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校内资助 困难补助 100-10000元不等 无限制
校内奖学金 每年: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三等600元;单项奖100-800元 一等不超过3%,二等不超过10%,三等不超过15%
勤工助学 根据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目前标准为:每小时20.3元 约6000个岗位
学费减免 5000-10000元 无限制
助力成长资助 筑梦成长营 每年约50万专项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能力提升项目 每学年100人
社会资助 社会奖助学金 含校级和院级两个层次,主要包括方直优秀学生奖学金、明纬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奖助标准为500-100000元不等。 根据资助方协议确定名额。

广东工业大学院校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1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高校400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35-50名。U.S.News2021世界大学工程学排行榜内地排名第39位、世界排名第166位。

学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沙河、揭阳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4200余亩,环境优美。目前,学校共设有21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08‰。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拥有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6000多人、研究生近10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学生。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1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1个。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

建设有2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获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国家级创新创业称号7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居25位。2013-2019年,学校连续四届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特等奖4项;2012-2020年,学校连续五届夺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连续两届捧得“优胜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获金奖2项,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学校男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足球队获2018-2019CUFA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总冠军。近年来,学生在声乐、器乐和舞蹈集体项目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艺术品牌金奖等5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的“闪亮名片”。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6人。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工作,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到校科研经费连续三年突破10亿元。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82项,位居全国前45;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8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35位。

学校坚持与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IC设计、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生物制药、软物质等多个领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建设。

学校坚持全球视野,拓展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国(境)外150多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现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面向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乘势而上,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努力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砥砺奋进。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