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在雾霾肆虐的今天,优美的环境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来雷丁学院学习将帮助你成为一名改善地球村环境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听说读写技能get,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样不落。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等优质平台将助你一臂之力,挖掘你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潜能,提高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实际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去海外名校进一步深造,也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管理、规划、设计、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是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英国雷丁大学联合举办、实施本科层次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二级学院(非独立学院),也是英国雷丁大学在中国境内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是江苏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机构培育点(共3家),“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单位,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认可雅思机构。2019年9月通过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国际权威认证,同年接受教育部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现场评估,成为本次接受评估的100多家项目和机构中唯一获得教育部7年免评估单位。
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七个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四年。以上七个专业培养模式为4+0模式,在学校雷丁学院就读。
1.南气的大气是全国有名,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学风的确是很好的。
2.我觉得挺不错的,我们住的是新宿舍,很干净,感觉还是蛮划算的。 另外每大概四个班都会有一个辅导员,专门管理班级里的一些事情,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有事可以找他们的。学校很大,环境也很好,很漂亮。
3.以前还是南京气象学院时是很有名气的,大气专业是享誉世界,但因为要建立综合性大学,改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学校很不错,全国重点大学,学风校风都很好,住宿条件在南京各大高校算比较好的了。王牌专业是大气,遥感什么的,电气、电子信息也还不错!建议报考~
5.学校后面就是龙王山,在郊区,环境不错,学校绿化做的很好,总体还行。
6.老牌子的专业是大气,能上大气毕业了找工作没什么问题的。其他专业还行吧。学校现在都是新的宿舍条件还是不错的。
7.说真的,我们学校的气象专业相当的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还有其他的专业例如通信工程,遥感,数理等等都挺好的,南邮电的电子信息工程也不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5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学校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8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5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5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4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5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53%。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集群计算机中心等27个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设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创办有《大气科学学报》(中文核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40余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5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唯一特等奖“高教社杯”、“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大学生电子设计、机器人、智能车等全国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以上佳绩,连续三年获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达40%,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8.66%、升学率达31.85%。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900多项,获授权专利1800余项。2017年,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其中重大1项,全年科技到账经费达3亿元。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