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就业率、就业前景等信息,供大家参考:
注:本科就业率统计通常包含直接就业、考研深造、灵活就业等
2020-2021学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xxgk.hust.edu.cn/info/1076/2471.htm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就业率为88.06%。
院校基础信息 | 湖北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综合排名 | 190 | 15 |
所属地区 | 湖北武汉市 | 湖北武汉市 |
创办时间 | 1931年 | 1952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 | 公办 |
隶属于 | 省政府 | 教育部 |
学科层次 | 本科 | 本科 |
院校类型 | 综合 | 综合 |
985 | - | √ |
211 | - | √ |
双一流A | - | √ |
双一流B | - | - |
院系数 | 22 | 47 |
专业数 | 78 | 114 |
博士点 | 9 | 46 |
硕士点 | 52 | 48 |
男生占比 | 60 | 61 |
女生占比 | 40 | 39 |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380人左右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930人左右 | ||
国家助学金 | 3300元 | 6300人左右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基层就业国家资助 | 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学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校内资助 | 困难补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1000-3000元,一学年不超过6000元。 | 无限制 |
校内奖学金 | 新生奖学金 | 400元 | 新生40% | |
人民奖学金 | 800-2000元 | 二年级以上本科生40% | ||
社会奖学金 | 3000-25000元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 | 岗位酬劳:每小时16元左右。 | 每月固定岗位约2000个 | ||
学费减免 | 4500-5850元 | 通过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 | ||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98个本科专业,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学科进入A+),28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19个进入B+)。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其中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6人,*特聘教授59人、*青年项目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40万名高级人才。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