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黄冈师范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黄冈师范学院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根据下达名额评审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根据下达名额评审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一等4400元;二等3300元;三等2200元。分两次发放。 | 根据下达名额评审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兵役机关确认的应征入伍人数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向户籍地教育部门申请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校内资助 | 新生特别奖 | 一次性发放2000元 | 20人左右 | |
“明珠学子”励志奖学金 | 一等每人每年3000元;二等每人每年2000元;三等每人每年1000元。一次性发放 | 1400人左右 | ||
“励志标兵”奖学金 | 一次性发放2000元 | 10人左右 | ||
应征入伍学生奖学金 | 5000元 | 根据兵役机关确认的当年应征入伍人数确定 | ||
应届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奖 | 每人500元 | 根据当年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确定 | ||
“明珠学子”助学金 | 一等1000元;二等800元;三等500元。一次性发放 | 2500人左右 | ||
特别困难春节慰问金 | 500元 | 20左右 | ||
御寒棉被资助 | 价值300元左右的御寒棉被一床 | 300人左右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标准为400元/月;临时岗位:标准为10元/小时。 | 约400个岗位 | ||
学杂费减免 | 减免学杂费额度分为全免、半免和三分之一免 | 全校每年减免学杂费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各学院特困生学生总数的2%,如没有学生申请或不符合条件的,不按比例分摊。 | ||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 | 经学校审批的项目,给予项目资助。资助标准为:一等10000元,二等7000元,三等4000元。对于确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的项目,予以不超过20000元的资金扶持。 | 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审批情况确定 | ||
本科生科研助手奖助金 | 一等:700元/月;二等:600元/月;三等:500元/月。全年按6个月发放 | 约100人 | ||
阳光助学基金 |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阳光助学基金实行分类发放。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1000元-3000元补助。对于学生突发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疗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3000元-10000元的补助;特殊情况需报请阳光助学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各类社会捐赠 | 根据捐赠单位(人)意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 根据捐赠单位(人)捐赠资金确定 |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度 | 备注 |
1 | 汉语言文学 | 2020 | 国家级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020 | 国家级 |
3 | 生物科学 | 2020 | 国家级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2020 | 国家级 |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度 | 备注 |
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0 | 省级 |
2 | 体育教育 | 2020 | 省级 |
3 | 物理学 | 2020 | 省级 |
4 | 地理科学 | 2020 | 省级 |
5 | 土木工程 | 2020 | 省级 |
6 | 音乐学 | 2020 | 省级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国家特色专业 | 入选批次 |
1 | 黄冈师范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第三批 |
2 | 黄冈师范学院 | 生物科学 | 第四批 |
3 | 黄冈师范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第六批 |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楚头吴尾、通江达海、和省会武汉同城化的人文重镇与全国宜居城市——湖北省黄冈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拥有750万人口的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变迁;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百余年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涉及理、工、农、经、文、史、法、教、管、艺、医等11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本科两种办学层次,专业体系较为齐全,设有20个教学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0个。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002亩,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750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百名博士引进工程”,现有专任教师1182人,其中正高138人,副高372人,博士407人,硕士584人;有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100余人。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兼职教授。
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二级认证专业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2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8项,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2个,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荆楚卓越计划项目6项,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53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13项。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2011至2014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连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10年荣获国家奖(其中连续8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2015、2017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分获银奖和铜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杯”外语竞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12年开始独立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现有10个教学学院、11个领域面向全国招收教育硕士,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5人;有教育硕士导师212人,其中,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5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3人,另外聘请行业导师187人。现建有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奖项50余项,超过半数的学生获得过省、市级教学技能竞赛奖项。
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湖北省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钢结构研发检测共享平台1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含培育学科(群)1个),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湖北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校企联合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建有李时珍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大别山乡村振兴研究院等20多个校内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项,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项目70余项,湖北省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项目230余项。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含)奖励75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4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