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学校有教职工50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129人,博士及硕士37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为83.6%。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三三三”人才1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约占大二大三在校生人数的0.02%,每年约20人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约占大二大三在校生人数的5.3%,每年约500人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一等4400元;二等3300元;三等2200元。 | 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2% (一等2%;二等18%;三等2%),每年约3700人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三免一助” | 无限制 | ||
校内资助 | 困难补助 | 临时困难补助 | 学生因不可抗拒性原因致贫的一次性发放1000-2000元;离世的,给予一次性补助 5000 元;未获得国家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 1000 元补助 | 无限制 |
校内奖学金 | 学业奖学金 | 每学期:一等300元;二等200元;三等100元 | 22%(一等2%,二等10%,三等10%) | |
专项奖学金 | 50元―3000元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 | 每人、每小时12元、按实际出勤时间上报,原则上每月不超过40小时 | 约300个岗位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 | 2000元/人 | 无限制 |
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百年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振兴中华之路,认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效。在此背景下,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于保定设置了“直隶补习学堂”,直隶提学使司委任省视学张良弼先生为第一任堂长。1912年,学堂更名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是直隶仅有的一所中等工业专门学校。1934年定名为“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保定沦陷,学校被迫停课并迁址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陕西省周至、西安等地艰难办学。1946年在天津新开河法政桥北(原天津商职旧址)复校,成立“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时在西安的“河北省立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和部分教职员工并入,之后恢复校名“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从天津迁至石家庄,定名“河北省工业学校”。1982年更名为“河北化工学校”。2002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建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跨入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学校现状
融汇了百年历史精华和历代前辈智慧辛劳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探索、砥砺前行,已经发展成为历史文化悠久、校园环境优美、办学实力雄厚、就业岗位优质、成长空间多元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北省“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现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26万余?,馆藏图书130余万册,教职工600余名,在校生16000余名。
学校秉持“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品牌专业为引领,开设专业(不含专业方向)45个,涵盖涉及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等11个大类。现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国家优质校立项建设专业8个。依托重点建设专业,学校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3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4项、国家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2项,主持编制《中药调剂员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五级题库》,主持完成《全国化工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化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参与《食品前处理》和《检验检测岗位通用技能要求》两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拥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4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学校遵循“实境化”教学理念,对接职业能力,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技能大赛、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境化、智能型、开放式的实训基地。校内现有九大实训基地,36个实训中心,其中: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2017年化工过程综合实训中心和青霉素系列仿真实训中心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应用优秀案例,2018年化工过程综合实训中心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应用优秀案例20强。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428家。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扎实,教学严谨、善于创新、甘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35人,博士及硕士41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为73%。硕、博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14人。河北省模范教师3人,河北省优秀教师3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办学特色
建校伊始,补习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简易教法授实业所必须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普通教育”。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时期,学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业之知识技能,俾得将来从事工业之目的”为实行普通工业之用;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期,学校明确了授予学生从事工业所必须的知识和生产技能是学校的一贯宗旨,旨在培养具有高中文化的一般工科技术人员。实业教育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需求,使学校能在国力孱弱、战乱不止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办学并不断发展,并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誉。
几度废兴、几经迁徙,无论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动荡办学,还是和平年代的改造调整、发展壮大,直至从中职升为高职,学校一直传承着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精神和文脉,谱写了与民族命运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职教华章。跨越不同的历史阶段,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之理念,学校始终肩负着教育救国、实业兴国的历史使命,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形成了沿袭职教之路,传授实业技术、培养行业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创新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模式,与众多企业在实习实训、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了“订单培养”专业大类全覆盖,真正实现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学校与安国市政府、沧州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浪潮铸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亿滋国际、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等200余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已成为京津冀一体化所需化工制药类职业技术人才的“蓄水池”。
人才培养
学校作为河北省及全国化工、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战争年代和恢复建设时期造就了大批国家急需的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连续多年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8%以上,对口率95%以上,企业满意率96%以上。历年来,学校培育的毕业生中,许多都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