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1年,是由昆明理工大学申办、云南省国有大型企业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校以工科为主,经、管、文、法、理、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2个教学部,开办40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630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共922.42亩,分为高新、空港两个校区。
年份 | 大学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9 | 60152 | 物理+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8 | 61301 | 物理+化学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54 | 17022 | 历史+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0 | 70135 | 物理+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39 | 82994 | 物理+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36 | 86653 | 物理+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32 | 28570 | 历史+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31 | 29157 | 历史+不限 |
2021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17 | 38265 | 历史+不限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52 | 53027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42 | 17506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34 | 69740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25 | 26137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05 | 39117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490 | 119713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477 | 61009 | |
2020 |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469 | 144818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53 | 16642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42 | 22659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19 | 52911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18 | 40751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地方专项)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11 | 60212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498 | 59432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其它)(中外合作)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441 | 142626 | |
2019 | 广东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430 | 157838 |
年份 | 大学名称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
2021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6 | 62842 | 物理+不限 |
2021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4 | 64721 | 物理+思想政治 |
2021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 | 本科 | 553 | 66767 | 物理+化学 |
2021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历史 | 本科 | 548 | 19649 | 历史+思想政治 |
2020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41 | 62881 | |
2020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36 | 20152 | |
2019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文科 | 本科 | 548 | 19274 | |
2019 | 昆明理工大学 | 广东 | 理科 | 本科 | 508 | 62836 |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综合性重点大学,由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由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于1999年合并组建。原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原云南工业大学创建于1974年,时名云南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云南工业大学,历史起点可追溯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1999年,两校合并组建成新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粗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与戴永年教授发明的“焊锡真空分离铅锡技术”联合构成了现代火法锡精炼技术,推广至全球炼锡厂。同时,学校发明的“内热式多级连续真空蒸馏金属分离技术”世界领先,“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微波冶金反应装置”实现万吨级成套装备自主创新,“顶吹熔炼-闪速熔炼-自热熔炼三炉系联动的镍冶炼创新技术体系”属世界首创,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和新装备将世界锡精炼水平发展到新高度,贵金属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关键技术构建了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技术,灵长类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里程碑性工作……,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这既是总书记给全体“昆工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总书记为学校指明的发展方向。遵循总书记的嘱托,昆明理工大学立足云南、融入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辐射南亚东南亚,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做强优势学科,做特支撑学科,做优新兴学科,做精人文学科,以积极有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效,为全国及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8个学院、7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设有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3867人,其中,专任教师2597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432人。现有“两院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0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1人。在籍在校学生49959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711、研究生1624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910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种;有111个本科专业、3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在全国设有37个函授站(点),43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省设有16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心,22个本、专科自学考试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个省级培训基地。
2000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牵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72项;出版论著2206本、专利授权13832件;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35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创新团队等56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昆明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6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0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目前学校有28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已建成国家级课程32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17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项。
昆明理工大学立足学科、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丹麦NEXT教育集团共建孔子课堂,是云南-泰国大学联盟的中方牵头高校,在泰国设置了三个境外办学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学校外籍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2020年,我校各类来华留学生1013人。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与师生交流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
新的历史时期,昆明理工大学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秉承“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和“明德任责、 致知力行”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双一流”创建和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谱写昆明理工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