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考级:考级是对你学习钢琴能力的一个肯定,但也不是必须的。
参加活动:多给自己登台亮相的机会,对钢琴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更锻炼你的心理素质。
最重要的是能坚持下来:切不可半途而废,要有毅力、耐性。为了培养兴趣,可以经常听钢琴名曲,或者去音乐论坛交流经验,学习观摩。
如果是当作一种兴趣爱好,那么可以持久的有计划的练琴,每天练习多长时间为宜自己决定(把学习工作时间考虑进去),至少要弹10条以上哈农练习曲,保持手指不生疏。
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演奏音乐的表达能力,正确读谱是关键: 提到正确的读谱,许多学生认为只是音符的正确、节奏的正确。而事实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都直接影响对乐曲的理解、表现对乐曲风格的处理。
在生活中,除非你是仰躺在床上,才能真正放松,只要你坐起来做任何一件事,身体各部位就立即开始工作起来,就会处在一种有控制的工作状态。因此,教师不妨用“自然”的工作状态去启发学生理解正确的“放松”,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区别是“放松”还是“松懈”
可让学生坐在琴前,让他用手指自然抓住一支铅笔,从左到右来回搬动。这时学生体会肘部是很自然地移动,也很灵活,而抓笔的手指,也正在积极地工作。这就是——“放松”。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用双手捧一个易碎的玻璃缸放到桌上,学生一定会小心翼翼地有控制地放在桌面上。双手这种控制的用力,就是“自然的工作状态”。如果用那种“松懈”的放松,投有控制地放下去,玻璃缸就会碰碎了。这样来回地讲解和举例,就能使孩子较快地、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放松”(即自然的工作状态)。
“自然的工作状态”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自然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弹奏前的准备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感情的表达都和一定的动作相联系。如弹欢快、活跃、情绪明朗的曲子,手的动作是自由的、开放的,而弹愤怒、沉重、忧郁的乐曲就要用较多的控制力和谨慎的动作来表达。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弹琴时,决不能只用某种固定的姿势去要求,即便你这种固定的姿势是真正放松的,但和你所要弹奏的乐曲性质不符合时,就会妨碍表达出正确的音乐形象。因此,保持“自然的工作状态”(即放松)必须从音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