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水力学与桥涵水文。
就业前景:可在公路、市政等工程行业,从事施工、设计、监理、检测等工作。
学费标准:本项目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学费标准为29000元/生/学年。符合美国爱达荷大学入学要求的,可自愿申请到该校学习。在美学习期间,学生按美国爱达荷大学的规定缴纳相应学费,我校不再收取学费。
2022昆明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各专业招生人数,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首批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两所高校之一,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12月,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并入。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选科要求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20 | 7145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17 | 7509 | 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14 | 7904 | 史 或 地 或 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01 | 9674 | 物 或 化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600 | 9828 | 物 或 化 或 生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云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9 | 4296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598 | 10128 | 化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8 | 6711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3 | 8604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江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2 | 4578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贵州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0 | 4205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浙江 | 2021 | 综合 | 1段 | 587 | 56283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四川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86 | 28546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6 | 6342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4 | 23391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3 | 23866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81 | 24824 | 物理+(化或生)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81 | 41207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0 | 5407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辽宁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0 | 4743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7 | 26732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5 | 18242 |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4 | 28228 | 物理+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0 | 26237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江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9 | 19460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9 | 30796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7 | 4378 |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
长沙理工大学(地方专项) | 理工 | 湖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7 | 6325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7 | 28099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重庆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6 | 28719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6 | 21829 | 物理+选考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6 | 6541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65 | 4369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5 | 22230 |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5 | 6763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四川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64 | 9027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4 | 29886 | 物理+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4 | 29886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3 | 31428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3 | 30513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3 | 30513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3 | 30513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2 | 31128 | 物理+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云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1 | 19322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1 | 31801 | 物理+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重庆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0 | 8546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0 | 36168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0 | 59140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60 | 32451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7 | 61822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山东 | 2021 | 综合 | 1段 | 557 | 52197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较高收费) | 理工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7 | 66016 | |
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6 | 25832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5 | 64237 |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
长沙理工大学(B) | 理工 | 山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B | 554 | 4783 | |
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安徽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53 | 37971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52 | 17763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辽宁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2 | 24410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1 | 68370 | 物理+化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0 | 39282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山东 | 2021 | 综合 | 1段 | 549 | 62304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48 | 72017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东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48 | 72073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福建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47 | 30213 |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湖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46 | 42199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44 | 2843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43 | 43955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广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41 | 19029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陕西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39 | 6154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39 | 19649 | 历史+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甘肃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36 | 3278 | |
长沙理工大学(B) | 理工 | 山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B | 536 | 21202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黑龙江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30 | 3063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贵州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27 | 16251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吉林 | 2021 | 文科 | 本一A | 526 | 3104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22 | 63868 | 物理+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宁夏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12 | 3008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黑龙江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507 | 15090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甘肃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04 | 13557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山西 | 2021 | 理科 | 本二A | 504 | 35288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陕西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03 | 28335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新疆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02 | 2325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吉林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491 | 16449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青海 | 2021 | 文科 | 本一 | 485 | 1255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内蒙古 | 2021 | 理科 | 本一A | 477 | 17851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新疆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76 | 8689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上海 | 2021 | 综合 | 本科 | 473 | 21738 | 不限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海南 | 2021 | 综合 | 本科 | 466 | 37636 | 物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上海 | 2021 | 综合 | 本科 | 461 | 24381 | 物 |
长沙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贵州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61 | 45609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宁夏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57 | 6906 | |
长沙理工大学 | 理工 | 青海 | 2021 | 理科 | 本一 | 422 | 6322 | |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粗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与戴永年教授发明的“焊锡真空分离铅锡技术”联合构成了现代火法锡精炼技术,推广至全球炼锡厂。同时,学校发明的“内热式多级连续真空蒸馏金属分离技术”世界领先,“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微波冶金反应装置”实现万吨级成套装备自主创新,“顶吹熔炼-闪速熔炼-自热熔炼三炉系联动的镍冶炼创新技术体系”属世界首创,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和新装备将世界锡精炼水平发展到新高度,贵金属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关键技术构建了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技术,灵长类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里程碑性工作……,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这既是总书记给全体“昆工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总书记为学校指明的发展方向。遵循总书记的嘱托,昆明理工大学立足云南、融入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辐射南亚东南亚,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做强优势学科,做特支撑学科,做优新兴学科,做精人文学科,以积极有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效,为全国及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8个学院、7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设有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3867人,其中,专任教师2597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432人。现有“两院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0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1人。在籍在校学生49959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711、研究生1624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910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种;有111个本科专业、3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在全国设有37个函授站(点),43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省设有16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心,22个本、专科自学考试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个省级培训基地。
2000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牵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72项;出版论著2206本、专利授权13832件;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35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创新团队等56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昆明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6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0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目前学校有28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已建成国家级课程32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17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项。
昆明理工大学立足学科、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丹麦NEXT教育集团共建孔子课堂,是云南-泰国大学联盟的中方牵头高校,在泰国设置了三个境外办学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学校外籍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2020年,我校各类来华留学生1013人。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与师生交流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