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志愿填报

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 2023-03-21 17:49:42

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分专业录取情况

年份 省份 类别 科类 专业 录取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控制线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50 501 433 450.1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英语(师范) 5 486 451 461.4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生物技术 25 411 337 379.9 337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物理学(藏)(师范) 10 461 437 447.6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地理科学(师范) 5 439 421 430.2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化学(藏)(师范) 10 452 438 444.2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应用化学 16 521 393 410.1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人力资源管理 3 403 390 395.0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生物技术 5 462 410 422.8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电子信息工程 12 402 382 390.0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物理学(师范) 53 465 417 429.0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地理信息科学 15 436 382 397.6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师范) 10 473 453 462.3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15 409 383 392.4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旅游管理 16 423 383 400.6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 416 390 399.6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藏) 8 444 429 434.2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统计学 12 410 384 391.5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金融学 5 470 445 456.8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网络与新媒体 5 407 383 393.4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31 458 417 426.9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汉语言文学(师范) 5 492 478 484.4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经济学 5 443 431 434.4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软件工程 53 411 382 389.2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生物科学(师范) 30 478 417 432.0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理工 化学(师范) 14 486 421 440.0 352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旅游管理 8 480 472 475.3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师范) 26 532 482 492.3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社会工作 26 484 464 469.3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文秘) 11 505 495 501.4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20 494 474 481.6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日语 13 475 466 469.9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经济学 5 479 466 473.6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英语(师范) 49 513 474 483.2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历史学(藏) 25 522 490 499.0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英语(藏)(师范) 23 526 485 497.3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网络与新媒体 4 472 467 469.2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27 535 481 489.0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汉语言文学(师范) 50 538 488 500.6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法学 14 505 472 481.7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法学(藏) 31 578 504 518.5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金融学 1 486 486 486.0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人力资源管理 2 475 471 473.0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历史学(师范) 15 520 474 485.8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学前教育(师范) 15 487 478 481.7 439
2020 青海 普通类(本科一批) 文史 新闻学 18 486 466 471.0 439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美术学(师范) 10 652 531 599.3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音乐表演(器乐) 1 726 726 726.0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音乐学(器乐)(师范) 4 627 529 567.7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音乐表演(声乐) 2 640 576 608.0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舞蹈学 4 477 440 457.2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播音与主持艺术 6 647 539 570.6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数字媒体艺术 7 646 543 578.0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音乐学(声乐)(师范) 5 547 527 535.6 -
2020 青海 艺术类 理工 视觉传达设计 8 601 530 564.1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播音与主持艺术 17 721 613 647.3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音乐学(声乐)(师范) 16 666 595 624.7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舞蹈学 14 605 501 552.2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数字媒体艺术 12 663 570 622.2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美术学(师范) 35 707 555 626.8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音乐学(器乐)(师范) 16 716 610 660.8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音乐表演(器乐) 7 615 420 521.4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音乐表演(声乐) 8 660 583 611.0 -
2020 青海 艺术类 文史 视觉传达设计 30 667 525 605.6 -
2020 青海 体育类 理工 体育教育(师范) 14 416 361 385.5 327
2020 青海 体育类 文史 体育教育(师范) 10 479 434 450.7 400
2020 青海 生态专项 理工 生物科学(师范) 25 467 338 388.6 337
2020 青海 生态专项 理工 地理科学(师范) 20 456 347 389.2 337
2020 青海 扶贫专项 理工 应用心理学 20 393 339 355.8 337
2020 青海 扶贫专项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藏) 20 440 381 403.5 337
2020 青海 扶贫专项 理工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20 412 337 360.4 337
2020 青海 扶贫专项 文史 社会学 20 481 424 439.1 424
2020 青海 藏区专项 理工 小学教育(全科)(公费师范生) 80 510 379 452.2 337
2020 青海 藏区专项 文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文秘) 15 497 457 477.8 424
2020 青海 预科 理工 本科预科班(民考汉) 50 413 360 366.1 -
2020 青海 预科 理工 本科预科班(民考民) 200 437 386 401.5 -
2020 青海 预科 文史 本科预科班(民考民) 50 491 474 479.6 -
2020 青海 预科 文史 本科预科班(民考汉) 50 466 441 448.3 -

青海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选结果
1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2 10746 青海师范大学 0705 地理学 C+

青海师范大学院校介绍

简史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地位  历经65年的开拓进取,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民族教育和高原地域特色的文理工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

校园  青海师范大学现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其中,城西校区近2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绿茵葱茏、古朴典雅、学脉绵长,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城北校区1300多亩,建筑面积29.6万平米,设施先进、现代开放,布局恢宏,于2016年10月落成启用,主要承担本科生教育和学术交流职能。两大校区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彰显高原风光的现代大学校园,是读书治学立教的理想之地和教育沃土。

校友  已培养毕业生12万余人,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学能手、科研学者、管理人才、商务精英,在各类岗位上尽显师大学子笃实敬业、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为人类文明进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  在校学生18197人,其中,本科生11651人、硕士研究生2451人、博士研究生253人,留学生22 人,函授生3820人。 

学科  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专业  61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

教员  现有教职工12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0人。其中,教授235人,副教授387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2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7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11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11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6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5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领军人才项目,109人和3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人才(团队)项目, 4个教学科研团队5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讲座教授34人,客座教授85人,兼职教授1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5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9人。群英荟萃的优秀师资为持续推进学校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学院  现设有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新闻学院、教育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19个学院。

科研院(所) 学校设有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3个研究机构,各学院设有青藏高原社会历史研究中心、班禅研究院、青藏高原体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

平台  现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及“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奖励  先后承担6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玛钦藏文平台、字库以及藏汉英电子词典》和《藏汉(汉藏)机器翻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分别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商法学>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创新驱动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