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2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本科 |
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6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 |
7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9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10 | 产品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11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12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3 | 功能材料 | 材料类 | 本科 |
14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15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6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本科 |
17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9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0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1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学类 | 本科 |
22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23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24 | 制药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25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2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27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2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本科 |
29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30 | 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3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3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本科 |
3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方向) | 机械类 | 本科 |
34 | 生物工程(生物过程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35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36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类 | 本科 |
37 | 数字媒体艺术 | 设计学类 | 本科 |
3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方向)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9 | 金融数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40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4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 | 计算机类 | 本科 |
42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本科 |
43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5000元,含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7 |
2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5000元,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21 |
3 |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5000元,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30 |
4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5000元,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11 |
5 | 法学(卓越实验班)(5000元)(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1 |
6 | 英语(5000元,只招英语考生)(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3 |
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器人)(50000元,中美双学位)(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5 |
8 |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中意设计双学位)(60000元)(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3 |
9 |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5000元,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农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17 |
10 | 计算机类(5000元,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15 |
11 | 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40000元,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9 |
12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生物过程工程)(50000元)(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6 |
13 | 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5000元,含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北京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12 |
1、北京化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序号双一流学科名单1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问题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主要研究大规模改变物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机械和物理性质。简单地定义化学工程的本质...查看更多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化工大学各校区地址如下:
东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北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涧路29号;
西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
学校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之列。
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7 个国家重点学科,17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50个本科专业(其中招生专业39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专业接受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7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05人,研究生6768人(其中博士885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675人,学历留学生31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