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重点专业有农学、水产养殖学,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产养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力,能在与水产养殖学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教学研发、管理等工作的复含型高级人才。http://Www.CreDitSaiLing.Com
国家特色专业 | 农学 水产养殖学 |
学院 | 专业(方向) |
---|---|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 |
园艺园林学院 | 林学、园林、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设计 |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科学(设施畜牧业方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小动物医学方向)、动物药学 |
水产学院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技术(专科) |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水利工程学院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科) |
基础科学学院 | 应用化学、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材料方向) |
工程技术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人文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英语 |
经济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4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根据2020年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天津农学院在贵州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2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91765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1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0148名。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4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1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天津市级创新团队11支。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85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以全面有责、全员尽责、全程担责为机制,以培养“思源”奋进、立志乡村振兴、知农爱农的天农学子为目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以“爱党、爱国、爱农、爱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岁末思政课”“天农名家讲堂”“思源大讲堂”“百团百村社会实践”等文化品牌;建设校史馆、智慧园小剧场等文化场所,使其成为弘扬天农精神、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的重要文化资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展望未来,天津农学院将继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新征程。